明清淮安名人齋館堂名趣談
2014/11/15 20:00:12 作者:高建平 閱讀:5392 評論:條
在過去的淮安官宦顯貴、名門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名。據(jù)淮安夯輪寺巷謝榮芳老太(今年94歲,是民國初蕪湖關督兼交涉員楊士晟的孫子媳婦。也是直隸總督楊士驤的侄孫媳婦。)所講:在過去淮安大戶人家,在談論某一家族時,都喜歡以“某某堂某家”來稱呼。尤其是在辦自家喜、壽、喪的時候,更是特別重視堂名稱謂。例如淮安夯輪寺巷北頭楊果亭(漕運總督楊殿邦的父親)家,被當時習慣稱為“四知堂楊家”、淮安河下白酒巷尾裴蔭森家,被習慣稱為“綠野堂裴家”、淮安河下姜橋巷謝子受(淮揚道臺,衙門駐清江浦)家,被習慣稱為“沭春堂謝家”等等。
千古名郡淮安,悠久燦爛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望族堂名文化。尤其在明清時代,淮安的官宦世家、名門顯貴,他們家的堂名,有帝王恩賜的、有彰顯先祖道德功業(yè)的、有愛好風雅崇尚古風的,不勝枚舉。
堂名文化,始于宋代。一些文人雅士喜歡把“堂名”署在詩文書畫作品上。再后來,一些特立獨行的人干脆自己命名一個“堂名”,在文化交流簽署使用。實際上,這些愛好風雅的人士已經(jīng)把家族的“堂名”,逐漸演化為個人的“齋名”,文人書齋所取之名,拓展了“堂名”的稱謂。常見的有堂、齋、室、屋、樓、房、館、閣、軒、舍、廬、亭、庵、園、莊等,統(tǒng)稱為“齋館堂名”。
“齋館堂名”,一般由文人自己擬定,所以能反映出文人的志趣、愛好等個性因素。如清中期淮安人任瑗,取孔孟及宋五子書塾,復精辟研久得圣子之要領,辟一室,額曰:“六有軒”。清末淮安河下王鴻翔翰林,搜的硯臺二十二方,遂稱其書室名曰:“二十二研齋”。
我查閱了淮安的一些地方文獻,對明清淮安名人齋館堂名進行了一番梳理,整理了一些知名齋館堂名。
如淮安新城河北靳璧星茶坡的“茶坡草堂”;淮安淮城的阮學浩“勺湖草堂”、淮安新城東門的閻牛叟“眷西堂”;新城閻修齡的“嘉樹軒”;駙馬巷張養(yǎng)重虞山的“古調堂”、劉昭華的“綠筠草堂”;南市橋陳階之“晏鳥草堂”;樂六舞之“曇廬”在南市橋;河下菜橋劉僉事刃庵的“思園”;蕭湖黃甫及鴻臚闌巖觀察的“止園”;郭家墩徐山琢侍郎的“華平園”、“容園”、“嶺云閣”;西長街邱象升侍讀的“南齋”、“西軒”、“玉蕊亭”;河下湖嘴大街倪天章的“一草亭”、湖嘴張泗水的“漪園”、湖嘴杜湘草的“綰秀園”、“揮簏亭”、“如如室”;管家湖杜湘草的“天心水面亭”;
劉謙吉之“一簣園”在河下茶巷。先生,號六皆,康熙甲辰進士,任思南府,遷山東提學僉事,期滿以老啟歸,構一簣園,吟詠其中?滴跛氖辏蕪R南巡,僉事迎鑾,時年八十一歲。御賜“雪作須梅”額,遂自號“雪作老人”,年八十七卒。
淮安張鞠存吏部檢討的“曲江樓”、“云起閣”在蕭湖,時程爽林孝廉、程明經(jīng)嗣立,聚大江南北耆宿之士,會文其中,以金壇王罕皆、耘渠兩先生,長洲沈歸愚先生主壇席。吾淮周白民、劉培元、劉培風、王素園、邱庸謹、邱重慕、邊壽民、戴大純及程嗣立,稱“曲江十子”云。有《曲江樓稿》風行海內,時寰宇升平,人文蔚起,河下又當南北之沖,風雅之彥,道出清雅;
吳慎公之“梅花書屋”,在河下打銅巷。先生名寧諤。邑庠生,與從兄靜公孝廉寧謐,皆以文章名噪曲江樓。三吳名宿,分題角藝于梅花書屋,慎公先生稱巨焉。
程征君水南之“菰蒲曲”在伏龍洞;先生名嗣立,原名城,廩貢生,乾隆中舉鴻博。兄爽林孝廉,即曲江樓主人也。漕督常安《駐淮集.游菰蒲曲記》云:“淮城西北五里,為程子風衣之菰蒲曲。予于辛酉暮春往游焉。如門,小橋綠柳,有山林之氣。坐其室,幾案圖書,無不入古。堂之右,穿修廊,入方亭后,綠牡丹一本,色如繡球之新。一時文人士群為詩詞以識其異。迤邐而北有樓,樓上懸觀音大士像,即風衣手繪。色相服章,對之肅然。樓外數(shù)樹數(shù)株,中有銀杏,高三丈,大可合抱!
程巨函先生之“懋敷堂”宅內廳事也,在淮安河北繩巷。堂五楹,前廊后廈,宏深峻麗,歸氏宣光書額。廳后正房數(shù)十間,后樓宏闊,棟梁以柏之。西偏有園,園有楠木廳。余房曲折幽深,引人入勝。先生名鼎,歲貢生,考授州同知。其孫政揚,官山西河東道,以甘肅監(jiān)事,牽連籍沒,宅入官,為淮北批驗大使署。道光初,大使林某,議改淮北運道。倚鹽為生者,集累數(shù)千人,各持香哄于署,遂毀。楠木廳火一晝夜,香澈四野。大吏為按誅首惡,林亦罷去。未幾,而綱鹽廢矣。壬寅,修郡城,程族請以宅歸公。庚申捻亂,復修郡城,王雨山漕帥從程族之請,撤料助工。潭潭巨宅,遂夷為瓦礫場矣。毀之時,河下同人,請以后樓木修天興觀。會郡署大堂(即淮安府衙大堂)火,即以中進“懋敷堂” 廳事料物修復。
嘉靖戊子舉人相棟之“梅南堂”南臨蕭湖,在河下竹巷之南,相棟六世孫名堂,字希文,乃吳揖堂先生舅祖也。揖堂先生稱其:“臨湖而居,雜蒔花樹,即顏之曰:梅南堂。
程吾廬副使宅后之“寓園”,一名“可園”、又名“可以園”,在河下竹巷,后門在柳家巷。從廳事側,由山洞入,迤西高樓,雕棟朱欄,有飛云卷雨之勢。壘山為垣,周遭不斷。紅橋十丈,池寬而深,通金家橋,活水源源而來。峰回路轉,有亭“翼然”。亭下松樹竹石,有獅子石,盤空矗立。敞廳三楹,曰“平遠山堂”。西有“樵峰閣”,有橫列三椽曰“蔭綠草堂”。后有“香云館”、“殿春軒”、“半紅樓”。東有長垣洞辟,橫廊三楹,白石鋪地。有合六間為一間者,曰“攬秀”,為菊部征歌地!皵埿恪蔽饔虚T,署石曰“寓園”,梁山州先舟先生書。“攬秀”東,高樓一帶,中有一楹跨街,接東向大樓,三面朱欄,名“躍如”也。樓下敞廳數(shù)楹,院中芍藥一砌,即“殿春軒”。旁有箭道,即射圃也。“攬秀”后,有樓四圍,名“涌云樓”。又有“澄潭山房”,兩淮都轉運張樂齋副使假期館消夏,刻有《澄潭詩社圖詩》。程吾廬副使,名易,字圣則,候補兩浙鹽運副使,署嘉松分司、石門之縣,乞假歸。與漕帥鐵保、河督徐心如、暨板閘榷史某公相契。嘉慶元年,赴千叟宴。
程鏡齋先生別業(yè)之間“荻莊”,先生名鑒,字我觀,安東諸生,秋水刑部胞弟也。園在蕭湖中,門在蓮花街,有亭曰“補煙”。廳事五楹,面南依水,顏曰“廓其有容之堂”,高鳳翰書。迤東接小屋一,背臨修篁百竿,曰“平安館舍”。東三間曰“帶湖草堂”,堂外有池,回環(huán)種荷,淮安知府王夢樓為題額。西房三間曰“綠云紅雨山居”,依山有閣曰“繪聲閣”。西有船房曰“虛游”,王虛舟先生篆金額。壁嵌《五老宴集處》石碣。園中紫藤一株,夭橋三四丈許。中有土山,山有峰石頭。依山數(shù)楹曰“華溪漁隱”。山后為“松下清齋”,又屋三楹,題曰“小山叢桂留人”,鐵冶亭漕帥所書也。有“香草庵”、“春草閑房”八九間諸處。黃葉村先生寫《荻莊后圖》,共有六詠。此園三面臨水,蘆荻蕭蕭。程沆太史告歸后,于此宴集大江南北名流,拈詩刻燭,一時稱盛。大詩人袁枚題云:“名花美女有來時,明月清風沒逃處!
程沆太史書室“情話堂”在河下湖嘴大街宅后。東偏有屋三楹,旁有“瓶花館”、“晚研堂”諸處。程沆,號晴嵐,行四,程鏡齋先生四子。晴嵐先生,由舉人官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乾隆癸未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充方略館篆修官。告歸,自吟其中。
程仲民先生“寶善堂”,在河下梅家巷。先生名晟,號磬村,附貢生,候選布政使理問。“寶善堂”為其宅內廳事,先生自書也。堂側有園,迤南有“思過齋”、“將就室”、“臥云閣”,尹望山相國所書也。又有“滿玉壺堂”,其中廊榭回復,曲折深邃。
程春塘部郎“耘硯齋”,在河下竹巷狀元樓西。為春塘新居之書室。部郎,名世椿,號莊樹,廩貢生,候選員外郎,藹人太史元吉父也。因湖嘴舊宅狹隘,卜居此宅。有“詠歌吾廬”、“道凝堂”、“吟青樓”等處。太史告歸后,于室之西偏,置“春草軒”、“清芬館”、“茶話山房”,每與諸昆弟飲酒賦詩。
汪隱園之“道寧堂”,在河下湘家灣路南。汪氏自堯仙公由徽遷淮,三世至隱園公,卜居此宅!暗缹幪谩逼浯髲d也。道光帝師汪文端(汪廷珍)生于此。文端公通籍后,在京師寓齋曰“實事求是齋”,而“道寧堂”售于他姓。
程友章明經(jīng)之“可止軒”,在河下羅家橋畔。明經(jīng)名成文,廩貢生,由竹巷遷居此。大廳為“春和堂”,旁有花圃,山石周遭,內有瀑布,繞屋而行,深房曲室,亦園林中之佳境。
程秋巖明經(jīng)之“高詠軒”,在河下高家巷。明經(jīng)名世桂,與兄云松學薄,分行鹽務。軒極壯麗,正廳為“靜壽堂”。左為“沃蘭軒”,右為“高詠軒”。竹樹山石不多,頗饒明瑟之致。明經(jīng)貌極魁梧,識者之遠大。
楊壽恒先生之“為誰甜書屋”在蓮花街。為先生讀書處也,與兄壽頤俱名震膠庠。先生與汪文端公、吳蔗田刑部廣文友善,后遷于靈惠橋南。
駱騰鳳學薄“亦適齋”在河下安樂里。為先生著書處,學薄,字鳴岡,世居新城,后遷于此。以辛酉拔貢,中本科舉人。屢困春官,晚以授徒著書為樂。善著文,刊有《亦適齋制藝》行世。以大挑二等,授安徽舒城教諭。時太夫人九旬外,告養(yǎng)歸。漕帥魏廷珍,延主美麗正書院講席。太夫人百歲時,奉旨以“貞壽之門”旌之。學薄即歸道山,太夫人始卒,今年一百三歲。
劉庭桂先生之“慈和軒”,在河下菜橋巷內。先生,邑庠生。嗣子元方,道光丁酉拔貢。其室辟一楹,名“慈和軒”,中有竹數(shù)十竿,冰梅一株。屋雖不多,地極幽僻。
程秀巖司馬藏書處“培蘭書屋”,在河北大繩巷市口,后移火巷宅中。司馬宏楫,捐職州同知,由徽遷淮。
陳丙先生養(yǎng)真室“潛天塢”,在河下竹巷廣福寺南巷內。屋二楹,院有小山,峰石層累而成,文竹數(shù)百竿。東西有廊,旁穿一井,自題室曰“潛天塢”先生晚號“老不”。
黃葉村先生作畫室“退一步軒”,在河下竹巷魁星樓東,陳曼生司馬題額。先生與兄景韓,弟即先外舅灼亭公炯,俱善畫,先生畫尤精。少從吳子野先生游,又得程藹入太史家所藏名人畫,深思力學,遂成名手。周止庵師稱其聰穎過人,作畫贈之。園在宅后,有土山、山下浚池,環(huán)以松柏,梧竹交映。山旁屋一間,名“只古閣”。每日臨池,在退一步軒中,或顏曰“紫薇清署”。
程一庵司馬“南藤花書屋”在河下茶巷。司馬,名昌齡,由杭州歸,遷此。紫藤一架,中有土山。
黃筱艾太守隱居處“聽秋館”,在河下打銅巷。初門西向,進重門,則“聽秋館”焉,院中鑿池引水,有石筍數(shù)莖環(huán)列。每當春初,紅梅最盛。太守常召集同人賞梅,得隱居之樂。
黃惠伯藏書處“有堂”,在“聽秋館”南,堂二楹,南向。跋云:“天地,太空也;光陰,過客也;塵夢猶猶,宜付之無何有之鄉(xiāng)。唯是山水之間方有山一丘,有竹樹花鳥之屬。乃為屋二楹,案有書,尊有酒,與二三有心人,倘徉。于是其堂遂以有名!
王立堂“玩易窩”讀書處在河下打銅巷。茂才名樹,亦字荔塘。原籍浙江余姚,為陽明先生后裔,寓河下久,遂入山陽籍,為邑諸生。
程子春“敬一書屋”寓廬在河下湘家灣。咸豐庚申,兵災后。李鴻年師程汝吉館于其地。鴻年幼從學二載,見隸書匾額,未識何人手筆,院中陳設盆景數(shù)事,頗幽靜。
程秀峰學博“岑山草堂”,在河下竹巷街。名岑山者,舊籍隸徽州岑山渡,示不忘其祖也。學博名鐘,以其先世有德于山陽,山陽人公請入籍。性至孝,不遠游。不應省試,筑室課徒。光緒甲午年,鄉(xiāng)人舉孝子,奉旨旌門。平日規(guī)行矩步,不茍言笑,善詩,皆和平中正之音。于淮人掌故多留意,著有《淮雨叢談》。羅沈十洲先生事跡,輯為一冊。后知名士楊玉農(nóng)、王錫之、陳伯容、汪振洋皆出其門。子福萊,字采堂,有父風,亦以孝聞。孫良貴,字伯善,工魏書,曾受業(yè)于李梅庵。(民國間,程良貴曾一度在淮安二帝祠“秋水蒹葭之館”與顧秋嵐合辦尊孔書塾,教授生徒。)。
還有王怡伯的“師竹齋”、方韻清的“倚桐館”、吳鈞甫的“半村草堂”、楊柳岑的“寶津齋”、“風雨對床之舍”、殷自芳的“松竹草堂”、劉梅江的“鋤月種梅之館”、“五架三間草堂”、吳兆登學博的“持白復齋”、王鐵崖的“舊梅花庵”、姚茂才的“補拙軒”、“人鑒齋”、武督齋的“小自在天”、程松巖的“坐春草堂”、王鴻翔的“二十二研齋”、秦伯厚大令的“且住樓”、邱佑昆的“學圃”、岳鐘秀的“白云樓”、黃曰勘的“吟青樓”、楊玉農(nóng)的“青棠書屋”、船政大臣裴蔭森的“臥風軒”、“綠野堂”、季鳳書的“面湖草堂”、秦茂林得“敦銀齋”、徐嘉的“未靜齋”、朱笠人德“居易堂”、張茂才的“恰素堂”、吳鞠通的“問心堂”、馬繼宗的“綠桐精舍”、高映青的“魯石山房”、汪星吉的“道寧堂”、王筱川的“呆竹山房”等知名樓堂館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