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梅竹馬
清朝咸、同年間,淮安府山陽縣出了一位風(fēng)流才子,姓楊名鼎來,字小匡,號柳岑,出身淮南名門世家,五世游宦。他不僅熟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而且兼精拳勇,格斗擊刺,能敵百人,生性倜儻不羈,是個文武雙全的英俊后生。
楊鼎來幼時隨其父在蘇州校官任所,官署旁有一姓查的鄰居,是個富商,系浙江海鹽巨族。查某與校官成為莫逆之交,兩家眷屬亦經(jīng)常往來,過從甚密,真乃“遠親不如近鄰”。查家有位年幼的小姐,名婉香,年齡與楊鼎來相仿,穎慧而有才,落落大方,常來署與鼎來同嬉游,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稍長,楊能吟詩,女亦善詠,一詠一和,唱酬無虛日。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倆心心相印,萌發(fā)了愛情。其時楊鼎來尚未聘婦,而查婉香則已許配吳縣潘祖同。雖彼此有情,但懾于禮法,迫于父母之命,已是回天無術(shù),難成終身伴侶,真是“恨不相愛未字時”。
二、癡情被逐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的革命浪潮席卷江南,洪秀全打毀了孔子牌位,提倡婚姻自由,廢除買賣婚姻等封建惡習(xí)。天朝的革命舉措,對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男女青年,是一個有力的觸動,啟迪他們鼓起勇氣爭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楊鼎來和查婉香便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奮起沖破封建羅網(wǎng)的一對情侶。
查婉香的婆家潘氏,是吳縣名門望族。咸豐四年(1856),潘祖同的父親潘曾瑩升任吏部右侍郎。曾瑩在原籍吳縣時,楊鼎來曾受業(yè)于其門下,及弱冠,楊與彭氏女訂婚,因彭父在京為官,楊遂赴京師就婚,并借用潘府房屋為館舍(一說楊在潘府教館)。這時,查婉香已出嫁,潘祖同亦入翰林院供職。咸豐九年(1859)已未恩科,楊鼎來考中順天副榜,他與婉香舊情不斷,遂借助于書僮與婢女的安排,得以幽會,傾訴衷腸。同治甲子(1864)楊鼎來又中鄉(xiāng)舉。這一年,幡家發(fā)生變故,潘祖同因事忤旨,被革職遣戍新疆伊犁(今烏魯木齊),其兄潘祖蔭又由侍郎降編修,驟然失勢。楊查二人遂無所顧忌,陳倉暗渡,儼然夫妻。然而,其師潘曾瑩尚健在,以侍郎退休,,就養(yǎng)于京。一日,他在無意之中偶然發(fā)現(xiàn)楊與查氏的唱和詩,語多狎昵,料定必有私情,十分震驚,一怒之下,遂將楊鼎來逐出。
次年,楊鼎來在京參加會試不第,他與查婉香情絲難斷,于一天深夜逾墻入潘宅,攜查遠遁。翌日黎明,潘家察知其事,不便聲張,遂秘密延聘拳師(一說派遣家丁)五人,使其于途中截殺之。追至天津西古鎮(zhèn)楊柳青,見餳與查一馬雙跨,迭騎而馳。五位拳師遂上前截擊。由于鼎來武藝高超,而拳師皆平庸之輩,終于大敗而回。楊鼎來遂偕查婉香沿通京大道回歸山陽。
三、廷試遭抑
潘氏父子十分氣憤,遂遍告同鄉(xiāng)故舊,大造輿論,譴責(zé)楊鼎來行為不端,致使朝臣相戒,如會試得楊卷即抽換,務(wù)必不使非禮之徒得志。未見,楊鼎來于同治戊辰(1868)復(fù)入京應(yīng)試。試畢,按例在放榜前數(shù)日,將中擬的前十本試卷進呈內(nèi)廷,恭侯欽定。在拆彌封時,發(fā)現(xiàn)楊鼎來名列第九,榮登會魁(即會試錄取的前十名),時已蒙御覽欽定,誰敢更換。于是,主考官、同考官和讀卷官相約在殿試時抑之。殿試是皇帝對會試錄取者在殿廷上親發(fā)策問的考試,也叫廷試。鼎來平素工于書法,師承米南宮(芾),人皆識其筆跡。至此,楊乃變作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率更體①,果然使得眾人沒有覺察到,進呈的前十本,楊鼎來的考卷又赫然置于其中。這次殿試,他以二甲前六名欽賜進士出身。清代進士經(jīng)過殿試,取得出身以后,仍須再應(yīng)一次殿廷的考試,特派大臣閱卷,稱為朝考,按朝考的成績,結(jié)合殿試的名次,由皇上決定分別授予何種官職。楊鼎來業(yè)已闖過兩關(guān),這最后的一關(guān)朝考畢竟無法擺脫別人暗算,終于被閱卷大臣故意挑剔,百般貶抑,降為二甲九十名。由前六名降到九十名,亦可謂甚矣!但楊鼎來猶得以知縣用,改歸原職主事,分工部供職,嗣后加授員外郎銜。世稱楊柳岑工部。
四、鐘情棄官
,楊鼎來自知不容于鄉(xiāng)論清議②,在封建衛(wèi)道士的批評指責(zé)下,不復(fù)作春明(京都的代稱)之夢,平步青云之想,深感仕途多梗,“官”念日益淡薄。他是個不愛功愛情人的風(fēng)流才子,遂自動摘下烏紗帽,棄官回歸故里。
他家世居河下,園林亭榭,環(huán)境幽雅。鼎來與查氏同居其中,日查唱和,享閨房之樂。淮之人述查氏贈楊會試送行詩曰:
淮水清清河水渾,安排行李(一作濁酒)送王孫。明年三月桃花浪,君唱傳臚妾倚門。
查婉香之詩,熱情奔放,直抒胸臆,寄托盎然,頗含韻味。一望而知是個不守封建閨范的女子。據(jù)說查氏并不美,且面微有痘瘢,然而卻是一位多才多識的奇女子。由于楊查的結(jié)合,是純真愛情的結(jié)晶,故為后人所樂道;粗撕敉裣銥椤皽蛉恕,系合其二夫之姓各半以調(diào)侃之。而查氏并不介意,欣然應(yīng)之。楊鼎來自書一副楹聯(lián)貼于其門曰:
文章有價,陰騭無憑。
他認為文章有優(yōu)劣之分,而封建迷信觀念卻是不足為據(jù)的,表現(xiàn)出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同治己已(1869),楊鼎來經(jīng)邑人宿儒丁晏的推薦,受山陽縣知縣孫云的延聘,參與《重修山陽縣志》的修訂,與吳昆田、高延第、丁壽恒、魯蕡等同任分纂,歷時數(shù)載而成。嗣后,他優(yōu)游林下,改造舍南舊屋一間為書室,南院栽名卉,有牡丹五本,時與婉香于花間吟詠,怡然自得。間或偕女留連淮地名勝,或契友二三,集會觴飲,詠詩志其游。同治壬申(1872)春三月,楊與裴蔭森、丁溟南同游篆香樓,觀玉蘭而品嘗其花,曾作七言古詩贈住持道振和尚,道振將鼎來的手筆裱為橫幅,懸于客廳壁上,詩中云:“一株高出一株斜,繁花附萼紛無數(shù)”,“倦游聊復(fù)作清游,萍水沙搏結(jié)侶儔,幾人足跡半天下,僧未白頭人白頭。更登小閣憑高望,驪歌行為離人唱。云龍山上看朝暾,黃鶴樓前飛雪浪。”后有夾注云:“丁溟南將往徐州,裴越岑將之湖南,是日皆同游!睏疃碜鞯碾m是一首送別之歌,但也表達了他宦海倦游而陶醉于山林清游的雅趣。此后二十余年,他家居授徒,并受家鄉(xiāng)父老的委托,董辦河下事宜,對地方公益頗多建樹。他曾為李元庚的《河下園亭記》題跋,有詩曰:
大化更枯菀,中年閱廢興,如何成日下,無復(fù)見云蒸。羊劫人應(yīng)悔,鴻詞吾未能,枌鄉(xiāng)有遺老,文獻賴遐征。
他從自然界的枯榮代謝,看到河下園林的興廢,深感征集整理家鄉(xiāng)文獻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五、尾聲
楊鼎來的風(fēng)流韻事,在當(dāng)時反響很大,褒貶不一,而且殃及無辜。自同治戊辰楊鼎來會試中進士以后,朝中大員主持會試者得山陽舉子的試卷,輒擯棄之,以為淮士皆如楊鼎來。而潘祖蔭雖于同治年間充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以中式舉人文理荒謬,部議降為編修,但在光緒朝卻官運亨通,一帆風(fēng)順,光緒已卯(1879),遷升工部尚書,充會試副總裁,壬午署禮部尚書,十一月命在軍機處行走。他力主排斥淮之士人,如是者達16年。有吉元其人,亦山陽籍名下士,無端受楊株連,困于春闈終其身,不亦冤哉!直至光緒癸未,潘祖蔭丁父憂,回里服喪,是年山陽舉子朱占科(字炳青)才得中二甲進士。
查婉香先楊數(shù)月病逝,鼎來挽以聯(lián)云:
前世孽緣今世了,他生未卜此生休。
時人以為楊鼎來能于無可著筆之中,曲曲傳出心事,可謂才人之筆。才子才女,一對情侶,遍經(jīng)風(fēng)雨,歷盡坎坷,終成佳偶,了其夙愿,白頭偕老以終。楊妻彭氏及查氏各生一子,長子名嘉祥,字伯威,為查氏所生,光緒丙戍(1886)年中秀才,為縣學(xué)生員;仲子發(fā)祥,字仲長,善詩,不良于行。鼎來之兄名紱來,字仿顛,號學(xué)博,中壽即謝世。其長子嘉谷,字玉農(nóng),工詩賦,善書畫,亦淮上名士。注釋:
、俾矢w;唐代歐陽詢工書法,學(xué)二王(羲之、獻之),勁險刻厲,于平正中見險絕,自成面目,人稱“歐體”,因他曾任太子率更令,又稱率更體。
、卩l(xiāng)論清議:古時指鄉(xiāng)里或?qū)W校中對官吏的批評!捌浞膏l(xiāng)論清議,贓污淫盜,一皆蕩滌!边@里指封建時代的社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