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檔案:淮安歷史文化的特色元素
2014/6/19 22:07:23 作者:政協(xié)文史辦 閱讀:3461 評論:條
淮安是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文化悠久,底蘊深厚。在明清兩朝皇宮檔案的保管基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著大量有關淮安歷史的原始檔案。2004年,在第三屆淮揚菜美食文化節(jié)期間,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淮安市人民政府曾共同舉辦《清宮淮安秘檔展》,受到地方各界歡迎。2008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特為淮安市人民政府專門仿制宮藏長卷《清運河圖》。2011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淮安市人民政府合作再行推出《清宮淮安檔案精粹》,為淮安文化建設注入新的特色元素。 《清宮淮安檔案精粹》是清宮所藏淮安檔案的集錦。這些與江淮歷史息息相關的清宮檔案,既有各朝皇帝的諭旨、詩文、起居注、用膳底檔,也有地方官員的奏折、履歷、進單,還有衙署、運河、湖澤、河工等各式地圖等等。有關清宮淮安檔案,此前從未系統(tǒng)刊發(fā),現(xiàn)經(jīng)發(fā)掘遴選,首次付梓公布,這對了解和研究清代江淮歷史,實為翔實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其價值彌足珍貴。這部檔案影印集,輯錄清宮檔案90余件,其時間始自康熙,止于宣統(tǒng)。全書按內(nèi)容分為4個部分,依次為《南巡篇》《漕運篇》《文教篇》《職官篇》。這里略作披陳—— 《南巡篇》所輯檔案,主要反映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分別六下江南期間在江淮一帶的有關活動。其中有康熙帝擬起身南巡“朕欲南邊走走”的御筆朱諭。有乾隆帝南巡期間的御制詩,特別是乾隆帝在淮安平橋大營行宮的起居記錄和在淮安期間的御用膳譜都十分詳細。《江南節(jié)次照常膳底檔》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二月十三日乾隆帝來到淮安的平橋大營,晚上在碼頭用餐,膳譜上有“蓮子鴨子”、“春筍炒肉絲”、“肥雞豆腐片湯”的記載,這些菜肴都是淮揚名菜在宮廷檔案中留下的印記。至于乾隆南巡期間地方官員進獻的一張張貢品清單,則詳細開列了淮安左近的奇珍異貨,譬如紫檀琴桌、白玉雙磬、白蓮藕粉等等。還有南巡行程圖,諸如《淮安府高良澗至秦家高崗站路程圖》《直隸廠至平橋圖》《江南境內(nèi)尖營程站里數(shù)全圖》《淮安府桃源縣林家莊至順河集程站圖》等等,均是康熙帝、乾隆帝在江淮一帶駐足活動的直面記錄。 《漕運篇》所輯檔案,記載了清代江淮一帶的漕糧運輸和運河管理等有關情況。乾隆十一年(1746年)朝廷下令將淮安大堤由土堤改為石堤,這道諭旨對淮安的防洪抗災有著特殊的意義。乾隆帝為淮安河神廟親筆御書碑文、匾額的記述,乾隆朝大學士劉統(tǒng)勛查勘清口至淮安一帶運河工程情形的呈報,嘉慶朝動用淮安揚州庫銀勘修洪澤湖工程的奏折及道光帝關于雇用海船以分漕運的旨令,都是清晰可見。還有朝廷對派往淮安的漕運總督等地方大員的任命諭令,各朝循例修理淮安府塢驛站船只的奏報,漕運船只在經(jīng)過淮安關時所進行的驗收統(tǒng)計和詳細數(shù)目,漕運總督關于檢閱淮安駐兵進行操練情況的奏報,駐扎淮安四營官兵的防務情形,淮安府屬各州縣雨雪糧價及水旱災情的詳細呈報,可謂不勝枚舉。至于《南北運河圖》《洪澤湖堤工圖》《高家堰圖》等珍貴檔案,則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文獻。 《文教篇》所輯檔案,披露了清代淮安府有關科舉考試和興辦學堂的情形。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小金榜記載,淮安府山陽縣人汪廷珍當年殿試考試名列第二,榮登金榜當上榜眼,汪廷珍后來當上了道光皇帝的授業(yè)老師。檔案中還有道光朝淮安府舉行科試考選秀才的情形,以及同治朝在江蘇當巡撫的李鴻章為淮安府的阜寧縣增加縣學名額的奏折。光緒朝檔案記載,晚清時期隨著列強勢力的入侵,淮安一帶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不少天主堂、耶穌堂,漕運總督松椿、淮安知府張慶勛等人都曾詳細奏報教堂的分布和管理情況。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兩江總督張人俊奏報,淮安府中學堂甲班畢業(yè)生41名、初級師范畢業(yè)生12名,分別予以獎勵安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末年淮安興辦學堂的教育概況。 《職官篇》所輯檔案,記錄了淮安地方官員的委任與履職情況。有雍正朝淮安府知府楊應瑤的履歷、乾隆朝在淮安板閘改設巡檢的奏折、嘉慶朝審辦淮安關監(jiān)督舒明阿虧短稅銀的案情。特別是,有關民族英雄關天培的檔案十分珍貴。關天培是淮安山陽人,在道光年間曾擔任廣東水師提督,協(xié)助林則徐興起震驚中外的禁煙運動,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抗擊英軍入侵的鴉片戰(zhàn)爭中,關天培率四百壯士戰(zhàn)死虎門炮臺,抗英將領關天培由此成為淮安重要的歷史名人,關天培的履歷生涯等原始檔案,至今仍是歷歷在目。還有《淮安府署圖》《淮安府疆域四至》等地圖,十分具體地描繪了清代淮安府的行政區(qū)劃。 一部淮安檔,揭示了清代江淮地區(qū)的吏治民生,反映了淮海大地的歷史風貌,實乃研究淮安歷史不可或缺的珍貴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