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安(今淮安區(qū))清明節(jié)家祭,筆者幾年前在淮安夯輪寺巷路東曾目睹謝榮芳老太不顧自己年已九十四歲高齡,仍然堅持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的微薄積蓄為祖宗上供,還親自下廚烹飪菜肴。
她跟筆者講:過去淮安城里頭,清明節(jié)供祭當(dāng)個大事呢!過去她家在八字磨磚大門口,擺張八仙桌,桌上供奉祖宗遺照,上面放八個白碟子盛著些茶食、瓜果。中間放著一個鼎,里面燃著上好的檀香。
現(xiàn)在只能在家里堂前八仙桌上供奉六碗飯菜,形式都簡單了。這桌上六碗是豆腐白菜(保平安)、熗黑木耳、紅燒草魚(魚,發(fā)閨女)、紅燒五花肉(肉,發(fā)小子)、金針菇燒肉圓、茄子餅(茄子餅是干糧)等。
謝老太對祖宗照片說著,祖宗啊,保佑我們家大大小小平平安安,保佑我不咳不喘,有精有神的。說完,她在堂屋外正中燒三攤紙錢。東邊是燒給老婆婆董氏老太太的,中間是燒給大公公婆婆的,西邊是燒給自己公公婆婆的。燒紙的時候嘴里還不停地禱告,祈求好運降臨。紙燒完了,她回到堂屋里,叫小兒子楊載波拿個拜墊子,她跪在拜墊上對著祖宗遺照叩了三個頭,小兒子楊載波也叩了三個頭。然后她叫小兒子楊載波用筷子在每一個盤子里夾一點點菜,放到另外一個小碗里,這個形式叫“破盤兒”。
楊載波然后將破盤兒的菜端到門外,用筷子夾起來拋到屋頂上,這個形式叫“高升”。
清明這天還有一風(fēng)俗,就是道教行業(yè)要舉行城隍廟會。相傳,城隍為南宋丞相文天祥。淮安河北鎮(zhèn)城隍廟是縣城隍,淮城城隍廟為府城隍。清明這天,城隍要出巡,先由廟祝申表,儀仗執(zhí)事前導(dǎo),鳴鑼擊鼓,為神開道。府城隍老爺侍衛(wèi)有五大班,有人扮“犯人”若干名,叫“甬道子”。他們穿藍(lán)色僧領(lǐng)衣服,腰束布裙,身備鐵鏈及手鐲,手執(zhí)長香,這些“犯人”皆為許愿而來,場面陰閃閃的,婦孺小孩均回避。會上有個“跳判官”節(jié)目。用兩根長竹竿子綁住一把木椅,由四人抬著。武判官青面紅顏,闊肩凸肚,手搖折扇,蹺起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文判官白面黑須,長袍佩劍,步行于前。文、武兩判,又稱為下判或上判。進(jìn)入大街時,武判突然縱身一躍,蹲在椅上。遇有商鋪放鞭炮迎接,武判則自椅上一個搶背而下,文判亦同時相對翻一個筋斗。然后武判又飛身上椅,動作干凈利落。城隍神像乘大轎巡游街市,所過之處,威風(fēng)凜凜,直至蓮花街鬼神壇登壇。民間俗傳河北縣城隍先到蓮花街鬼神壇登壇,府城隍后到,最后為都土地神。輿前有銜牌兩:一為大漢獻(xiàn)帝,一為都土地神。登壇畢,舉行三堂會審。一審有無冤屈死的冤鬼,二審眾鬼罪孽輕重。最后掛牌放告,有告陰狀的人即可申表喊冤。告狀者事先用黃表書好狀詞,陳述自己的冤情苦衷,請求冥官為他做主,申冤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