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文史行政 > 文史資訊 > 大運河開鑿始于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

大運河開鑿始于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

2015/9/20 15:18:10    作者:王凱    閱讀:3260    評論:0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京杭大運河滋養(yǎng)了兩岸世代華夏子孫,孕育了燦爛的運河文明。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運河已不是一條單純的河流,而是一條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展示長廊,向世人展示了蘇杭、淮揚、絲綢、園林、陶瓷、三國、西游、水滸、紅樓等數(shù)不清的人文精髓和文化遺存。讓我們循著前人的足跡,再一次走進槳聲帆影里的大運河,去感受運河文化的鮮活與脈動吧。
  大運河史話
  對于大運河,一般人都認為是隋煬帝楊廣開通的,自此以后才溝通了南北五大水系。其實嚴格地講,這種說法并不十分準確。
  大運河的開鑿最早始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了從揚州到淮安的“邗溝”,這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夫差為爭霸中原,還利用長江三角洲天然便利的河湖港汊,疏通了由蘇州經無錫、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與邗溝相連;后來吳王又在今山東菏澤一帶開鑿菏水,使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四大水系相聯(lián)。數(shù)百年后,東漢權臣曹操在河北地區(qū)開鑿運河,建立了黃河和海河水系之間的聯(lián)系———可見早在東漢時期運河就溝通了五大水系。
  公元587年,楊廣的父親、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對邗溝裁彎取直,用于漕運。楊廣即位后開挖通濟渠,從鄭州西北到盱眙;608年又鑿永濟渠,南引沁水入黃河,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郊)。兩年后,楊廣重開江南運河,自鎮(zhèn)江直達杭州,共800余里。至此,以洛陽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為終點的南北大運河正式形成。唐宋時期對大運河不斷疏浚,交通愈加暢通。元朝定都大都后,將原繞道洛陽的大運河取直,修建了濟州、會通、通惠等河,最終形成了今日的京杭大運河。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貫通,工程前后持續(xù)1779年,這不能不說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跡。
  據(jù)文獻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就是為了攻打北方的齊國,當時運河的功能主要是運送兵馬糧草。隋煬帝貫通南北運河時,江南已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但政治和人口中心依然在北方,北方迫切需要南方的糧食供應,在此背景下,漕運成為運河的主要功能。自隋朝開始,大運河除運輸糧食外,南方及沿途的物產、珍玩也不斷經運河北上,《水滸傳》中描述的花石綱,就是專為皇帝運送南方奇花異石的船隊。
  當然,除了為皇家服務外,大運河還促進了當時經貿的發(fā)展,瓷器、茶葉通過它轉運到外貿港口,江南的絲織品通過它轉運至西北絲綢之路,從海外進口的珠寶、香料和棉毛制品等也通過大運河輾轉運往全國各地。
  大運河巨大的航運價值,現(xiàn)在的人們已很難體會了,在沒有公路、鐵路和航空的古代社會,運河就是當時的“高速公路”和“遠洋巨輪”。古人的旅行也離不開這條黃金水道,從楊廣的無數(shù)民女挽舟,到乾隆的六下江南,無不留下了古運河的影子。
  大運河的開通使用,對沿岸經濟和城鎮(zhèn)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推進作用,直到今天,在蘇州、杭州、揚州一帶,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運河中“只見船兒走,不見河水流”的繁忙景象。大運河不僅促進了兩岸幾十座城鎮(zhèn)的發(fā)展和繁榮,還培育了市民社會,誕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觀察中國地圖,從杭州到北京,我們可以看到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城市密密麻麻,而東部的海岸城市則是寥若晨星,并且大部分還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在西方列強租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這個有趣的地理現(xiàn)象從另一個方面為我們詮釋了大運河在古代中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五次“十字”大交叉
  《中國國家地理》執(zhí)行主編單之薔在《運河畢竟不是!芬晃闹性f過這樣一段話:“京杭大運河溝通了東西向的五大河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與這些河流發(fā)生了五次‘十字’大交叉。這是大運河在技術上的偉大之處。在自然界,見不到‘十字’交叉的河流,因為河往低處流。一條河不能穿過另一條河流淌,而大運河卻做到了!
  大運河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靠的是船閘的力量。為了調節(jié)水位的高低和保持足夠的水量,大運河修建了一系列的船閘。由于運河的水量有限,缺水嚴重,因此需要從長江調水,長江以北運河中的水,很大部分是從長江借來的。但長江的水位低,向運河調水等于是水往高處流,而古代又沒有抽水機,所以古人便采用了水庫、水柜、船閘等一系列技術。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
  術,運河上的這些船閘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船閘調節(jié)了高高低低的水系,每一處船閘,都是一道人為設置的關卡,因此在運河上航行,碰到的不是驚濤駭浪,而是一處處人造的關口,這也是運河與天然河流的不同之處。這些關口由官府管理,船主過關時往往需要打通關節(jié),因此古人在運河中航行,不僅需要與自然打交道,更需和人打交道。
  大運河究竟有多長
  關于大運河的長度,眾說紛紜!吨袊蟀倏迫珪酚涊d是1800公里,《韋氏新地理》記載的是1609公里,《柯林斯英語詞典》記載為2000公里,2008年的《百科知識數(shù)據(jù)辭典》記載運河全長為1794公里,而2012年9月13日的《北京日報》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公布的京杭大運河最新測量結果,全長1710公里。
  京杭大運河究竟有多長呢?
  眾所周知,大運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一、通惠河:北京市區(qū)至通州,連接溫榆河、昆明湖、白河。
  二、北運河:通州至天津市,此段是利用潮白河的下游疏通而成。
  三、南運河:天津至臨清,利用衛(wèi)河下游挖成。
  四、魯運河:臨清至臺兒莊,利用汶水、泗水水源,途經東平湖、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五、中運河:臺兒莊至清江。
  六、里運河:淮安至揚州,邗溝入江。
  七、江南運河:揚州、鎮(zhèn)江至杭州。
  我們常說京杭大運河的兩個端點分別是北京和杭州,但具體的起止點又是哪里呢?有學者指出,以元代京杭大運河為例,它的北端起點應為北京積水潭,南端是浙江杭州的錢塘江邊。京杭大運河的長度之所以說法不一,主要原因就在于起止點不一致,確認了京杭大運河的南北端點之后,其長度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民國史家筆下的古運河
  由于大運河的人文魅力,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對其吟詠者甚眾,而民國歷史學家王桐齡對大運河的描述則是別具一格,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王桐齡號嶧山,河北任丘人,1912年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后先后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法政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中國史、東洋史課程。
  1925年暑假,王桐齡到南京講學,借機在江浙一游。8月底,他從嘉興乘小火輪到蘇州,在游記中詳細記述了南運河的風光:“九點五十五分,開船,由南運河北上。運河寬約十丈以上,水勢浩大,河堤高處不逾三尺,低處已沒入水中,坍塌損壞之處甚多,似多年未曾修理者。河中帆船甚多,漁船亦有,唯輪船甚少,一日之內僅遇著數(shù)次也。兩岸多稻田,桑田,早稻已獲,農家茅屋三五錯落于其間,有時點綴以葦蕩荷塘,頗含畫意。運河為南北大路,橫貫運河與運河作十字交叉形之東西交通路甚多。陸地交通路,則夾運河兩岸,建一東西大橋以聯(lián)絡之。河上交通路,則沿運河兩岸,各建一南北小石橋以聯(lián)絡之,極壯觀瞻。沿河村落,瓦房極多,草房亦有,唯皆起脊,無平房!
  王桐齡老先生的記錄頗為仔細,有村鎮(zhèn),有市街,有河道,有農田,通篇皆用簡潔文言寫作,雖言簡意賅卻栩栩如生,讀來甚為有趣。
  9月初,王桐齡從鎮(zhèn)江北上揚州,經瓜州進入江北運河。老先生在文章中寫道:“自此入運河,河身寬約十丈,兩岸河堤皆以大石砌成,甚整齊,河水渾濁,帶深灰色,不似江南運河之碧綠澄澈。八點十八分至四里鋪,草房漸多,瓦房漸少,不及江南村落之整齊。堤邊柳樹漸多,已帶北方氣象。八點半至三叉河,為沿河一大市鎮(zhèn),有水從西來,注入運河,由此溯流西上,可同儀征縣。石筑之堤至此為止,兩岸坍塌損壞之處甚多,堤高約四五尺,水勢浩大。岸上旱田甚多,水田漸少,農產物多豆類、玉蜀黍及芝麻等。九點至揚州城外,運河東岸,揚州城南有大寺院,內有文峰塔,甚壯觀瞻,因輪船不停,未能參拜。自此北行約里許,至新城東南隅福運門外,登岸。”
  王桐齡的文字為后人記錄了一個真實的大運河。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