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guān)東晉庵
2015/8/31 9:55:56 作者:高尚友、徐愛明 閱讀:5053 評論:條
淮安區(qū)下關(guān)的東晉庵是一座青磚黛瓦四合院式的建筑。淮安城第二次解放后,東晉庵被政府收回,后因戰(zhàn)事所需被拆。
東晉巷因東晉庵而得名
淮安區(qū)下關(guān),地方不大,東西南北不過二里路上下,解放前庵堂寺廟不少:東晉庵、地茂庵、波單庵、吉祥庵、如意庵、善慶庵、狗頭庵、海神庵、火星廟、關(guān)帝廟、玄亮廟、霸王廟、眼光廟、土地廟、三元宮、昭恤院、大佛寺、鬼神壇等等。盡管這些寺廟道觀年代有先后之分,規(guī)模有大小之別,但足以說明一點:下關(guān)曾經(jīng)是一個人丁興旺、富庶繁華、宗教氣息濃郁之地。
東晉庵,因其建在下關(guān)地勢最高處——歷史形成的高堆比四周高出三四米——而氣勢非凡;又因國民黨老中央軍馬玉仁師長(國民黨陸軍中將。江蘇鹽城人。早年投身軍旅,歷任團長、旅長、鎮(zhèn)守使、軍長等職)贈送“燕澤五!必翌~而聲名顯赫。至于為何稱為東晉庵就不得而知了,儼然是個歷史之謎。本地人歷來口稱“東西庵”,是因下關(guān)方言的音訛造成的。
東晉庵在建成之前,原址上本是有庵的,只是毀壞了。母親健在時曾親口對我講過:浙江寧波有一陳女士,當年三十幾歲的年紀,家道殷實,有夫有子。因丈夫不學(xué)好抽大煙而生家庭矛盾。一次大吵后鬧絕食,在近乎昏迷、神情恍惚之際做了一夢——有十八個羅漢向其訴說無安身之所的凄慘狀況,夢后心結(jié)難解,在萌生了皈依佛門出家為尼的念頭后,竟然只身一人千里迢迢來到淮安下關(guān)實地探訪。因當年祖父為地方士紳(下關(guān)團統(tǒng)),陳女士就住在我家。在老庵原址,夢中景象呈現(xiàn)眼前,陳女士驚異之余心中不覺涼了半截,重修一個庵堂談何容易!當她在廢墟中一個不差地找齊了肢體殘缺的菩薩后,不由癱倒在地,失聲大哭。祖父等一班地方管事之人深受感動,承諾地方為重建一定鼎力相助。信念堅定、性格剛毅的陳女士返回寧波后,四方化緣為重建籌集資金,1925年左右東晉庵順利建成?墒窍玛P(guān)當?shù)赜幸粌蓚惡少,見陳女士徒弟年輕貌美,常去尋釁鬧事,庵堂不得安寧。老尼姑遂去淮陰拜求淮揚鎮(zhèn)守使馬玉仁旅長,旅長母親也是一個虔誠信佛之人,所以后來說動馬玉仁贈匾為老尼姑捧場撐腰,替東晉庵揚名造勢。從此,庵堂安靜,香火旺盛。
建成后的東晉庵是一座青磚黛瓦四合院式的建筑。拾級而上臺階有十幾層,臺階由青石板鋪就;漢白玉門檻,檻有一只方凳子高;朝南正殿里十八羅漢全為站立木像,殿中二梁上高懸馬旅長贈送匾額;東西廂房為尼姑居;大門口為三間過道;院內(nèi)無花草和高大樹木;院外屋后長滿帶刺的灌木,大門兩邊兩棵高大喬木。整個建筑雖不是規(guī)模宏大,卻令人仰視而生敬畏之意。老尼姑法號“進修”,人稱陳道奶;大徒弟小順子揚州人,長得很漂亮;小徒弟隆志、隆義二人。東晉庵周邊庵產(chǎn)良田幾十廟,放租給周邊百姓耕種,師徒幾人每日紡線也能增加收入,生活倒也安穩(wěn)無憂。只是尼姑素食葷不沾邊,老尼姑對年輕女尼又管教甚嚴,生活顯得十分清苦。難得的是老尼姑還能讓年小的徒弟隔日輪流去上學(xué)識字。
很是幸運,日偽時期東晉庵未受騷擾,雖有戰(zhàn)事卻無損傷。1945年淮安第一次解放,幾個尼姑都還在,新四軍借用東晉庵堆放軍糧,發(fā)放小麥給周邊百姓加工面粉;窗渤堑诙谓夥藕,東晉庵被政府收回,后因戰(zhàn)事所需被拆。老尼姑被兒子接回原籍落腳在家門口一個庵中,小順子去了揚州邵伯,隆志、隆義去了上海。本地有人后在揚州、上海又見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老尼姑又來過一次,其時,老尼姑已是滿頭白發(fā)離七十歲不遠,但說話很清楚。
歲月悠悠,幾十年過去了,東晉庵已不復(fù)存在,老尼姑肯定早已作古了。憶此一篇,只不過是想在下關(guān)宗教史、文化史上留下一點記憶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