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譜、琴師
2014/11/20 13:33:02 作者:劉德樞 閱讀:8218 評論:條
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中國的古琴藝術(shù)與世界其他27個文化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獲此殊榮。這是繼昆曲之后我國的第二個入選項(xiàng)目。
2004年3月12日《成都晚報》報道:“張瑞珊曾經(jīng)是慈禧太后的古琴老師, 并與清末名人《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是好朋友”,還發(fā)現(xiàn)張的“后人就在成都”而且“得到了父親的真?zhèn)鳌?。本文記述有關(guān)古琴和琴譜的下落以及有關(guān)的軼事。
一、劉鶚學(xué)琴
在存世的劉鶚日記《乙巳日記》 (1905年)中可以找到有關(guān)劉鶚學(xué)琴的記載。摘錄如下:
1) 在上海師從勞泮頡學(xué)琴
正月十一日,晴。勞泮頡來,理《平沙流泉》一遍。
正月廿三日,陰,有小雨。譜《古琴吟》半操。
二月十一日,陰。戌刻,勞泮頡來,溫琴兩操。
十三日,雨。勞君來,學(xué)《山中憶故人》六句。
十六日,陰。 勞泮頡來,學(xué)《山中憶故人》一段,連前計三日學(xué)兩段也。
三月十三日,晴。夜學(xué)《山中憶故人》一段。
六月十五日,晴。勞泮頡來,溫琴兩段。
十七日,晴,燥熱異常。 《平沙落雁》溫竟。
廿五日,陰。溫《平沙落雁》一曲。
2) 在北京師從張瑞珊(又名瑞山、嘯山、修山)學(xué)琴
八月十一日,陰。早起,張嘯山來談琴理。
十六日,晴。午前,學(xué)《良宵引》一段。
廿八日,晴。 張瑞山來,學(xué)得《良宵引》一段。
九月初一日,晴。學(xué)《耕莘釣渭》一操成。
十月十二日,晴。早起,張嘯山來,溫《耕莘釣渭》。
十五日,陰,時有小雨。此數(shù)日,午前皆溫習(xí)《良宵引》。
廿二日,晴。巳刻,張瑞山來,溫已學(xué)之琴。
廿四日,晴。午前學(xué)琴,午后聽?wèi)?叫天唱《四郎探母》。
廿七日,晴。午前學(xué)《高山》。
廿八日,晴。午前學(xué)《高山》。
古琴名家趙子衡(子珩),與劉鶚“為二十余年之莫逆交”。此外,劉鶚的母親朱太夫人精音律,繼室鄭氏夫人也能度曲。
劉鶚曾記“ 每當(dāng)辰良景美,鐵云操琴,張君彈琵琶,趙君吹簫,葉《廣陵散》等曲,三人精神與音韻相融化。如在曲江天下第一江山山頂,明月高懸,寒濤怒涌,塵囂四絕,天簌橫流。人耶?琴耶?情耶?景耶?俱不得而知之矣! 可見已達(dá)之境界。
如是,就不難理解《老殘游記》 白妞、黑妞說書,泰山尼姑奏樂及黃河打冰等名篇的文字中都流淌出了感人的聲音,確實(shí)是出于作者深厚的文學(xué)藝術(shù)功底,得益于高超的音樂感悟。
二、古琴
劉鶚之孫、先叔父厚祜先生有一未刊遺稿,說劉鶚藏琴二十多張, 其中精品十一張。第一琴名“石上流泉” ,第二琴名已忘,第三琴名“ 九霄環(huán)佩” ,系唐琴,琴面有黃庭堅(jiān)題記;第四琴名“春潮帶雨” 。一張較短,名“霹靂” ,是先伯父、先姑母的學(xué)習(xí)用琴;另一張較小,是劉鄂母親陪嫁物,先父和先叔父學(xué)琴用過。
劉鶚收藏古琴也得到張瑞珊的指點(diǎn)!兑宜热沼洝吩疲骸 午后,張嘯山來,云有好琴一張,佛鶴汀六琴之一也”;“買柳子厚琴一張, 又純古琴一張,共六十金”;“買得古琴兩張, 一為佛鶴汀第四琴也。兩琴均亞瑞山經(jīng)手也” 。這些古琴在劉鶚被禍流放之后都已散失,有跡可尋的有兩張:“九霄環(huán)佩” , 為近世四大名琴之一。據(jù)已故古琴大師查阜西先生說,是京劇名家紅豆館主溥侗在庚子前后, 以三千元出讓給劉鶚的,后歸上海劉某。去年見( 文匯報) 消息,在那年北京春季拍賣會上以三百萬元拍走!按撼睅в辍 ,是劉鶚?biāo)淖印⑾茸娓复蠹澫壬们? 他一直帶在身邊。
1950年春,我家南遷,先祖父和我家到蘇州。搬遷中,時年十三的我“專職”抱這張古琴;直到看到厚祜先生文后才知道是“春潮帶雨” 。大紳先生在蘇州時暫居清張樹聲(張?jiān)僦羶蓮V總督、署理直隸總督)故宅。那古琴則高掛在幽蘭巷我家大廳上。以后,先伯父蕙孫先生接他去杭州定居,這琴就隨之而去了。循此線索當(dāng)可知其下落。
三、琴譜
“學(xué)琴賴譜以傳” 。琴譜向?yàn)榍偌宜滟F。據(jù)我所知,現(xiàn)尚有劉鶚工楷手抄琴譜一件,42頁。內(nèi)容有( 普庵咒) 13段,( 歸去來辭) 7段,( 良宵引) 4段,( 鷗鷺忘機(jī)) 清宮調(diào)5段,( 漁樵) (殘),( 平沙落雁)(殘)。此件雖是藍(lán)色曬圖,但系孤存,為我堂兄珍藏。
清光緒丁未年(1907年)劉鶚出資刊印張瑞珊所制( 十一弦館琴譜) ,有古琴七弦,琵琶四弦,均為張所精絕,故名。內(nèi)一為依劉鶚?biāo)氐氖咒浌趴瘫?由張訂正成的古曲( 廣陵散) 新譜;一為張自制的( 天籟) 、( 武陵春) 、( 鷓鴣天) 、( 小普庵咒) 等四個古琴譜。
該《曲譜》劉鶚極為推崇,為之作三序,又專為張的自制曲譜作文評價。在此之前普遍認(rèn)同《晉書-嵇康傳》 所說:“《廣陵散》于今絕矣” 。劉鶚根據(jù)《太平御覽-文士傳》考證出絕傳的是《太平引》不是《廣陵散》。他又查到唐以前各家琴書,如《陳氏樂書》等都有記載;到明初揚(yáng)掄《太古遺音-撫琴轉(zhuǎn)弦歌》 中說:“試作廣陵歌晉室,慢商弦徽同第一”,證實(shí)到這時《 廣陵散》仍存于世。后來劉鶚之友揚(yáng)州周濟(jì)川將家藏汪安候手錄的潞藩刻、云在青校本見贈。云在青曾輯《蓼懷堂》琴譜,與著《松風(fēng)閣琴譜》的程松濤同為清初琴學(xué)專家,而汪安候是《五知齋琴譜》校者黃仲安之師,皆為大家,不致有誤。但是“舊譜稍有不諧,為之訂正數(shù)處,音韻鏗然矣” ?上М(dāng)時“所印無多,至不易得”,何況百年之后,世已無存。所幸1953年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征集到該琴譜之鐫版,即交天津榮寶齋印二百份,以供琴家研究。名家大師宋鏡涵、查阜西兩先生分別為之序、跋。1984年厚祜先生竟以一份交舍弟保存。世間再現(xiàn),不亦樂乎。這是誰也想不到的事。厚祜先生于“文革”時一再慘遭抄家,被洗劫一空,然后掃地出門,挈婦將雛,落難鄉(xiāng)村。此件竟得以保存,可見前輩之苦心。
四、琴師
“學(xué)琴重譜,尤重師傳”。音韻意境,吟揉神氣必經(jīng)師授,“專恃書不足以盡其妙”。張瑞珊“得傳于慶輝山、孫晉齋二君。孫君得傳于慶,慶得傳于李澄宇,李澄宇得傳于徐越千、周子安之徒”。張說“昔日游孫先生門者,數(shù)十百人,而得其傳者,寥寥無幾。吾可知者,其哲嗣汝亭先生、代州賈修五、福建黃菊三與余,數(shù)人而已”。其后“以琴學(xué)授徒,二十余年間,僅蓬萊王桐君女史一人盡吾之學(xué)’ ?梢娖淝偎嚲^,亦見學(xué)琴之難。
舊時民間藝人社會地位卑微,文人雅士又“往往竊民間果實(shí),或拾取他人牙慧據(jù)為己作”。劉鶚反其道而行之,自述“鐵云漫游吳、楚、秦、晉、燕、齊之郊,見操縵者多矣,無如張君善。張君又工琵琶,能以琵琶合琴曲,無不葉者。琴之妙用在吟揉,在泛音,張君悉能于琵琶得之,謂非神技耶?。 近百年來,自制曲者,未之有聞。有之僅吾大興張瑞珊先生一人而已” 。
趙子珩亦為名家,“從張君學(xué)琴,兼學(xué)簫,亦能以簫葉琴曲”。曾指點(diǎn)昆曲名師韓世昌度玉茗堂《牡丹亭-游園驚夢》諸曲。是曲今已成為經(jīng)典。
本文介紹古琴、譜佚事,以期弘揚(yáng)這一世界無形遺產(chǎn),為中華文明增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