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神昏的探討
2015/6/8 16:38:28 作者:伍定邦 閱讀:4868 評論:條
神昏指昏迷、譫妄、昏蒙等神志異常的表現(xiàn),是溫病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以下簡稱《條辨》)中,關於神昏的論述甚詳,至今不失為辨治的規(guī)范,對指導臨床有一定的價值,茲略要探討如下。
一、論述成因,主次分明
神昏是如何產(chǎn)生的?《條辨》上焦篇第16條清宮湯方論中說:“火能令人昏,水能令人清,神昏譫語,水不足而火有余,又有穢濁也!鄙辖蛊53條又說:“熱多神狂,譫語煩渴!泵鞔_指出溫病神昏的成因主要是火,也與穢濁和水不足有關。
火即火邪,亦稱溫邪。溫病任何時候出現(xiàn)神昏都離不開溫邪,正如葉天士所說:“吸入溫邪,鼻通肺絡,逆?zhèn)餍陌j中,震動君主,神明欲迷!睖匦熬呱⒅,易內(nèi)陷而犯營血,或與痰濁內(nèi)阻心竅,擾亂心神,導致神昏。
“穢濁”在《條辨》中有兩種含義,上焦篇第18條自注中說:“溫毒者,穢濁也。”此處穢濁實指熱毒,與火邪相似。另外,在紫雪丹方論中說:“諸香化穢濁”,此處穢濁則是指濕濁。濕濁與熱相合致神昏,書中有多處論述。如“濕溫邪入心包,神昏肢逆”,“濕溫邪入未清,里虛內(nèi)陷,神識如蒙”,“吸收穢濁,三焦分布,……神識昏迷”,“濕溫久羈,三焦彌漫,神昏竅阻”等,即是。
“水不足”即指陰虛,主要是心、肝、腎之陰虛。上焦篇第17條自注說:“日久邪殺陰虧而厥者,從育陰潛陽法”,又說:“溫熱之厥,手厥陰也”,這里的昏厥是由邪熱傷陰所致。神昏不僅由陰虛引起,《條辨》亦介紹了心氣或元氣虛致神昏的情況。如下焦篇第2條談到溫病誤表,使心氣、心液傷而神昏;下焦篇第39條論及元氣傷也可致神昏等。此外,下焦篇第21條、第30條所言蓄血證,也有神志忽亂,為瘀熱互結(jié)所致。
二、闡發(fā)病機,扼要簡明
心藏神,主神明思維,而心包為心之宮城,能代心受邪。吳氏介紹神昏,全書有30多處,病位無一例外地涉及到手厥陰心包。由於病邪的性質(zhì)不同,侵犯的途徑有異。邪犯心包有邪熱直接傳入(內(nèi)陷),有陽明腑實,有濕熱郁蒸,有瘀熱互結(jié),有濁熱間接影響心包等。吳氏論述直接侵犯心包者,多用“熱邪內(nèi)陷”、“內(nèi)閉”(包括逆?zhèn)?。如上焦篇第16條自注說:“手經(jīng)逆?zhèn),世罕知之,手太陽病不解,本有必傳手厥心包”,上焦篇?1條:“溫毒內(nèi)陷心包”,上焦篇第31條:手厥陰暑溫,“清神不了了”、“時時譫語”,要“謹防內(nèi)閉”,中焦篇第41條:暑溫邪氣久留“神識不清”,是“熱閉內(nèi)竅”。直接侵犯心包者,主要是邪熱或痰熱阻塞心竅,神志失常,往往神昏重,預后較差。間接侵襲心包,吳氏常用“上沖”、“上逆”、“內(nèi)蒙”、“上擾”等字眼。如上焦篇第17條自注說:“邪搏質(zhì)與部位,陽明,陽明太實,上沖心包,神迷肢厥”,上焦篇第43條自注說:“濕隨辛溫發(fā)表之藥,蒸騰上逆,內(nèi)蒙心竅則神昏”,下焦篇第7條自注說:“少陰之液無以上供”,故“神昏欲眠”。少陰之液不足,則心火亢,亦會擾亂心神。另外,蓄血證出現(xiàn)神昏,吳氏雖未言明其理,依證方測之,屬瘀熱循沖任上擾心包所致。間接侵犯心包實為燥結(jié)、濕熱、瘀熱、虛損影響或干擾了心包主神明的功能,一般神昏的時間短暫,或較輕,預后較好。
三、辨證施治,先標后本
吳氏治療溫病神昏,首先是開竅,以治其標,多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三者常稱“三寶”。它們都有清心涼營、化濁解毒、透絡開竅的作用。無論何種成因所致的神昏,都可選擇使用。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牛黃丸,其次是紫雪丹。牛黃丸總共用了11次(一般方劑才用1~2次),紫雪丹也用了9次,大概是治溫病,“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的緣故。
開竅以后吳氏多根據(jù)具體成因,對證治本。如有心包熱盛用清宮湯,“清膻中之熱”;如營血分有熱用清營湯“清營分之熱而保津液”;如譫語因結(jié)糞而然,用小承氣或調(diào)胃承氣,輕泄陽明之實,使腑氣通,津液存,濁熱下泄,神明自然清寧;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又有“胸腹?jié)M堅,甚則拒按”,陽明腑實明顯,用大承氣湯泄熱通腑,熱泄則閉開;邪熱內(nèi)陷心包,又有腑實上擾,則用牛黃承氣湯清心開竅,攻下腑實;如神昏由濕熱所致,吳氏依病勢采用辛通苦降,或淡滲利尿,或清化濕濁。里虛濕熱內(nèi)陷,用人參瀉心湯加白芍,以辛通之干姜、枳實化濕,以苦降之黃連泄熱;下焦?jié)駸幔厦尚陌,先用牛黃丸宣竅清熱而護神明,再服茯苓皮湯淡滲分消濕濁;濕郁腸道,傳導失常,用宣清導濁湯,使郁結(jié)之濕邪從大便而去。如瘀熱互結(jié),吳氏認為應以“逐血分瘀熱為急務”,視其閉結(jié)的程度和瘀熱之輕重,或用桃仁承氣湯,或用抵當湯,或用加減桃仁承氣湯。如陰津被劫,心失所養(yǎng)的神昏,往往補益肝腎,用復脈湯加減。兼心火偏旺者,用連梅湯;兼元氣受傷,用三才湯,以補陰津為主,佐補元氣。
綜上所述,《溫病條辨》中關於神昏的論述,條分縷析,系統(tǒng)全面,如能掌握,自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