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府城研究 > 三城聯(lián)峙成追憶

三城聯(lián)峙成追憶

2015/1/14 10:23:54    作者:陳鳳雛、陳峰    閱讀:4550    評論:0

  今天提起古淮安的三聯(lián)城,往往引起許多人一聲嘆息。三聯(lián)城確是淮安的瑰寶,見證了淮安的興衰,演繹了淮安的歷史,是運河文化、淮河文化的組成部分,于上世紀50年代末被拆除,確是令人惋惜的事。據(jù)說,當時的有識之士曾提出保留東門及子城,但仍被拒絕。我們也不能將此完全歸咎于當時的地方領導,因為其時全國掀起“拆城熱”,就連許多著名的大城市也未能幸免,何況區(qū)區(qū)淮安。其實淮安人對古城垣還是有感情的,早在軍閥時期,蘇督齊燮元曾下令各縣拆城蓋學校,連揚州人都把新城拆了,淮安人就是“抗旨不辦”,可惜這種精神未能堅持到底。上世紀70年代末,淮安縣政府曾發(fā)布告,收集散落各地的城磚,準備部分修復古城遺址,可惜效果不顯著,直到今天,“古城墻遺址公園”才投入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所謂“三聯(lián)城”即舊城、新城、聯(lián)城,三城由南而北,一字排開。三城的東側城墻基本聯(lián)成一直線;西側的新城城墻全線向內收縮199丈;聯(lián)城西城墻先接舊城直線向北,然后呈圓弧狀轉東向與新城西南角相接,形成一渾然整體。   舊城 始建于東晉義熙年間,有《宋史》及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楚州修城記》為證。周長11里,東西徑525丈,南北徑525丈,高30尺。有門五,東曰“觀風”,(清代后期改“瞻岱”),南曰“迎遠”(清后期改“迎薰”),西曰“望云”(清后期改“慶成”),又有清風門,元兵渡淮時,守臣塞之,后一直未開,北曰“朝宗”(清后期改“承恩”)。四門皆有子城,子城對外有前、左、右三門,可藏兵500人。四城門皆有大樓,西門子城上亦曾建樓。城角計建有角樓三座(缺東北角),即俗稱南角樓、北角樓(南角樓又稱瞰虹樓)。城上建守衛(wèi)窩鋪53座,雉堞2960垛,明代倭寇犯境時,又曾建敵樓四座。因城內供排水及通舟需要,城下又建水門三,一在北門西,一在巽關,一在西門南(后塞之)。
  南門城樓又名宴花樓,宋人徐積《枝指錄》稱,唐時郡守常于此設宴賀新進士,并親自為其簪花,故名“宴花”,為淮安一大名勝(此說后人有不同意見的)。唐白居易有詠楚州城詩句云:“淮水東南第一州,水圍雉堞月當樓”。宋張耒亦有《楚城曉望》詩:“鼓角凌虛雉堞牢,曉天如鑒絕秋毫。山川搖落霜華重,風日晴明雁字高,”都描述舊城的雄偉壯麗。唐安史之亂時,舉國擾擾,唯江淮間一片樂土,楚州城人口增加近9倍。南宋時期,楚州成了邊防重鎮(zhèn),淮河真正成為南北分界線。知州陳敏重修楚州城,雉堞堅新,熠熠生光,號“銀鑄城”,金國使者過淮安見之,為之氣奪。明以前城垣多為土城,明初,始全面包以磚壁,城磚由淮安當?shù)丶班徑菘h燒制,部分城磚模印燒制地名如“海陵縣”、“安東州”、“揚州府”等。明代由于倭寇多次侵擾淮安,城垣屢經修建加固,并拓展護城河及各種配套設施,于是規(guī)模大備。又風水家言淮安舊城為靈龜探海形,認為東門是“烏龜頭”,是最脆弱的地方,入侵之敵亦以東門為主要進攻方向。淮安人遂重點加固東門城防,并在城東薄甸崗廣植林木,作為第一道防線。薄甸崗為蛇形,取龜蛇互輔之意,“薄甸崗紅葉”后來成為淮安一大景觀。
  舊城在今由楚州大道,懷恩路(友誼路)、里運河堤、耳洞干渠  所組成的圍合圈內,總面積300公頃。
  新城 元末張士誠將史文炳守淮時始筑土城,明初取寶應廢城磚砌筑,后經多次增建,周長達7里20丈,高2.8丈,東西徑326丈,南北徑334丈。同樣為門五,東曰望洋,西曰覽運,南曰迎薰,北曰拱極,又小北門曰戴辰,四門各有樓,四角有角樓。東、西門有子城?官習r增建敵臺4座,有窩鋪48座,雉堞1200垛。新城內為古北辰坊地,明代曾住萬家。城址北至今翔宇大道,東至楚州大道,西至北門大街西側,南至長安路北面。總面積118.5公頃。
  聯(lián)城 又稱夾城,在新舊二城之間,約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當時倭寇頻繁犯境,西湖嘴一帶人煙稠密,居人往返搬遷疲于奔命,且舊城、新城又容納不下。時議在河下筑城,由于工程浩大和地形不便,執(zhí)政者猶疑不定,其時,沈坤曾自主筑郛城,知府范槚勒令拆毀。后漕運都御史章煥疏請建聯(lián)城,即筑兩道南北向城垣,將新舊二城連接起來,省工省費,知府范槚仍力言不便,及至工成設宴慶祝,范槚拒不出席。聯(lián)城東城長256丈,西城長225.5丈,高一丈四五尺不等,后又加高六七尺。為門四,東南曰天衢,東北曰阜成,西南曰平成,西北亦曰天衢。另有東、西水門四,以通運道,方便陸家池、馬路池、紙坊頭一帶屯集之糧船出入。城上有大小城樓四座,雉堞620垛,后又增敵臺四座。聯(lián)城為河下人提供防倭避難所,增加了淮安城抗倭功能,便于士兵在三城內靈活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三聯(lián)城雖總體格局尚存,但許多地段已殘破不堪,筆者兒時,曾將古城墻作游樂場,常常從新城東門(時僅存缺口)攀上城墻,經新城南段、聯(lián)城到舊城東門(今烈士陵園處)下城,經過聯(lián)城時,兩岸蘆葦無盡,不見人煙,城墻上有數(shù)個碗口大的洞,疑為蟒窟,十分害怕。東門比較完整,但已無城樓,逢暴雨后,雨水從城頭倒掛下來,確有瀑布的氣勢。天熱時,走進城門洞,好像進入今天的空調間,渾身汗水立干?箲(zhàn)期間,據(jù)說日機空襲時,200多人以城門洞為防空洞,毫發(fā)無傷。其他比較完整的城門,尚見有新城西門、南門,舊城北門(舊城西門和南門未到過),但均無城樓;粗斜泵娴某菈Ρ容^完整,角樓(敵臺)尚存,各城的雉堞大部未破壞。這都是親見的事實。
  淮安三城曾經歷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出現(xiàn)過許多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如張彥卿、韓世忠、梁紅玉、趙立、魏勝、畢再遇、沈坤、厲豫等,人所共知,不必介紹?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無數(shù)革命志士為保衛(wèi)淮安、解放淮安而英勇獻身,一座淮安革命烈士紀念碑,表達了黨和人民對他們永恒的敬意和懷念。1939年7月,國民黨698突擊連攻進淮安城,無法撤出,彈盡被俘,日寇將其分成5人一組,勸其投降,否則擊斃,結果全連80多人全都殉國,同樣表達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精神;窗渤遣粌H是座文化城,也是一座英雄城。
  今天,我們固然為淮安三聯(lián)城的消失而遺憾,同時也為淮安城的新發(fā)展而驕傲,正是在原來城墻基址上,筑起了翔宇大道、楚州大道、懷恩路等寬廣、綠色的現(xiàn)代道路,引領人們走向更美的明天。巽關的古城墻遺址長300米,因鄰近學校而得以保護下來,現(xiàn)正在建設遺址公園,如果是這樣,我們不久就要看到三聯(lián)城的局部再現(xiàn),一定是件欣慰的事。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