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蒲兒菜
2020/5/29 11:09:36 作者:葛會渠 閱讀:9239 評論:條
前幾天,多年不見的大學好友從外地來看我。既到淮安,自是免不了帶他下館子嘗嘗正宗淮揚菜的美味。席間,同學對一道菜贊不絕口,問我菜名,我告之曰“蒲兒菜”,沒想到他聽后竟一臉茫然。我只好連說帶比劃,還掏出手機百度一番給他看,最后他總算弄明白了,笑著說:“兄弟,這不就是蒲菜嘛!
我亦啞然失笑。說實話,我也搞不清,為何家鄉(xiāng)人要把蒲菜叫作“蒲兒菜”。但加了個“兒”字,從感官上講,聽起來確實柔和一些,吃起來也仿佛多了份嫩滑。
蒲菜,即香蒲之根莖,生于沼澤、河湖中。各地對其稱呼不一,有叫深蒲、蒲筍的,也有叫蒲芽、蒲白的,還有叫作水蠟燭的。諸多的淮揚菜佳肴里,蒲兒菜是比較特別的一道,談及它,不免要提到巾幗英雄梁紅玉。相傳南宋年間,梁紅玉隨夫韓世忠駐扎淮安,抗擊金兵。經(jīng)過戰(zhàn)亂的浩劫,淮安當時遍地荊榛,內(nèi)無糧草,外無軍援。一次,外出尋找野菜充饑時,梁紅玉發(fā)現(xiàn)幾匹戰(zhàn)馬在湖畔啃食蒲莖。她想,馬既可食,人也應(yīng)該能吃吧,便挖起幾株大蒲,剝?nèi)ネ鈱永掀,親自嘗食蒲芯,不但沒有苦味,還清涼可口,于是發(fā)動軍民采蒲莖充饑。淮人食用“蒲兒菜”,即從梁紅玉始,蒲兒菜因此又被稱作“抗金菜”。
關(guān)于這個傳說的真假,已無從考辨。但就這個故事本身而言,一道菜,能和民族氣節(jié)相連,也可算是滿滿的正能量了。
實際上,蒲菜入饌,在我國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对娊(jīng)》里有“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的詩句 ,足以佐證古人那時就已食用竹筍和蒲菜,并且把它們當作珍饈佳肴。仔細說來,蒲菜不僅是美味佳蔬,還是食療良藥。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其味甘性涼,能清熱利血、涼血,可主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胃脘灼痛等癥,久食有輕身耐老、固齒明目之功,生吃止消渴、補中氣、和血脈。
我們兒時吃蒲菜,是不用到集市上去買的。家居農(nóng)村,溝渠縱橫,水面多蒲。每年清明過后,水便暖了起來,蒲也長得壯實了,此時只需下河拔上一大捆,層層剝開,留下脆嫩的蒲莖,再買上兩塊豆腐,下鍋齊燒,保管吃得滿嘴生津。富裕點的人家有時也會買些肉圓,做上一頓蒲兒菜燒砣子(肉圓的別稱),老遠就能聞到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民以食為天,即便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貧苦的人們,也總是不忘從大自然中覓食美味。半碟毛豆,一盤蓮藕,或是幾根蒲菜,便能讓日子鮮亮起來,苦中取樂,活得有滋有味。
美食的靈魂,或許正在于此吧。它比單純的味道更加馥郁,在解決口腹之欲的同時,還會讓我們記住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段時光、一座城市、一個村莊。哪怕時隔多年,也無論走到哪里,始終難以割舍,歷久彌新。
這種味覺的思念,對于游子來說,體會尤甚!耙惑绱嗨计巡四,滿河鮮憶鯉魚香”,明代詩人顧達一生漂泊,常年在外為官,病榻中仍戀戀不忘故鄉(xiāng)淮安蒲菜和鯉魚的鮮美。這份濃濃的鄉(xiāng)愁,又豈是一兩道菜肴所能言盡的!
而今,溝渠汪塘中已鮮有大蒲,但菜市場里卻隨處可見蒲菜。什么時候想吃了,只需花點錢,就能買到。它們究竟長在哪兒的呢,是否也像我們童年那樣,野生在藍天碧水中?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