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習俗和海神傳說
2017/7/9 14:25:43 作者:徐愛明、陳鳳飛 閱讀:7753 評論:條
海神廟有廟會的習俗,是淮安最熱鬧的廟會之一。海神廟的廟會于農(nóng)歷四月初十出會。初九日為小會,成群善男信女齊集海神廟,焚香禮拜,求神賜福。十日五鼓,大殿前天爐旁用長竹支成三腳架,上懸大串鞭炮。馬弁上身赤膊,腕插鐵針,手執(zhí)鋼鞭,在鞭炮燃爆的煙火中往來跳躍,迎接海王神升壇。眾班役抬神像出宮,旗鑼傘扇前導,金瓜鋮斧護衛(wèi),青海爐香煙繚繞,并有花擔、玉器擔、花鼓會、花籃會和香會等隨行。神駕于南角樓乘班船南巡。船只首尾銜接,鑼鼓喧天,族旗招展,綺麗耀眼。下午至寶應泰山殿登壇。會眾或步行,或乘船,或坐獨輪土車,隨神駕至泰山殿敬香。
行會期間,海神廟香火很盛,廟祝備湯圓供香客食用,歇后語“海神廟的湯圓——現(xiàn)成(盛)”生動地描繪了廟會上的這個場景。如今鎮(zhèn)海金神廟已毀,只剩下鎮(zhèn)海莊一名。
海神廟供奉的“媽祖”是管海的菩薩,各地多處都稱“媽祖廟”,唯獨下關境內(nèi),獨樹一座“海神廟”。而關于海神媽祖像在下關還流傳著兩個故事:一是海神像的來歷之謎,二是海神像的消失之謎。
在下關及其周邊的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海神媽祖像是古代從東海漂到了淮河(古淮河,黃河故道)入海口,而且到了淮河入海口以后,自動地轉(zhuǎn)到了淮河中,沿著淮河河道從東向西,逆流而上,漂到了下關附近的鎮(zhèn)海莊,擱淺靠岸,再也無法移動半步了。下關人發(fā)現(xiàn)后,大為驚詫,一傳十,十傳百,靈異的事件接二連三地發(fā)生。
接著,下關人發(fā)現(xiàn)重達幾百斤的菩薩像竟然是鐵鑄的,這是下關人民更加難以相信的事實?但不信歸不信,事實是確確鑿鑿的。親眼所見的人,親耳所聞的人,親身進入廟內(nèi)燒香敬佛的信徒,虔誠的老人以及純真的孩童,都一致咬定:海神菩薩像確實是鐵的。為此,下關信佛的眾徒,驅(qū)動善心,地方族長求“緣”民眾,施舍銀財,建筑廟宇,供奉海神媽祖,命名為“下關鎮(zhèn)海金神廟”。
下關海神廟的媽祖像是否是諸神中的“靈神、奇神”呢?其實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鑄造大師(工匠)們技藝精湛,他們充分利用了科學原理,讓中空的鐵鑄佛像,能夠漂浮在海上,便于運輸。這是人為制造的“迷人神話”!神話不是來自于神的神奇的本領,而是來自于人的偉大的創(chuàng)造!
民國年間海神媽祖像突然失蹤了,這又一次讓下關人目瞪口呆:難道又是一個新的神話?非也!難道是媽祖菩薩棄廟回歸東海嗎?非也。
后來,據(jù)知情人講述,抗日戰(zhàn)爭至解放前后,下關處于日偽政權、民國政權、新四軍武裝的爭奪之地,民主政權夜襲之區(qū),是俗話所說的無人統(tǒng)管的“三割口”地方,天昏地暗,民不聊生,佛無香火。此時此刻,民主政權領導下的新四軍游擊隊處于困難時期,渴望得到金屬材料制造槍炮子彈。因而,在民眾的幫助之下,夜襲下關海神廟,神不知鬼不覺地運走了鐵菩薩。
這就是媽祖神像最后不聲不響地失蹤的謎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