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府城研究 > 伏龍洞:淮安最早的“水上立交”

伏龍洞:淮安最早的“水上立交”

2017/7/9 13:52:00    作者:王瑩瑩    閱讀:8070    評論:0

  兩條公路相交,使汽車交通互不干擾而設(shè)置立交橋很常見,但兩條河流相交,為使水流互不干擾而設(shè)置立交可就稀罕了。淮安區(qū)城南的京杭運河與淮河入海水道交匯處,就有這么一座“水立交”。上部的京杭運河航槽橫跨在淮河入海水道之上,兩條水道立體交叉,上行大運河,下行入海水道,互不干擾。這座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水上立交樞紐工程讓人嘆為觀止,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樣的設(shè)計并非現(xiàn)代人的發(fā)明。明代時期,就在現(xiàn)在的“水上立交”北側(cè)約兩百五十米的地方,淮安就已經(jīng)有了第一座“水上立交”——伏龍洞。
  過去:“伏龍洞”彰顯 古人的水利智慧
  明弘治以后黃河全流由清口奪淮后,黃水倒灌清江浦段里運河,淤塞運道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到嘉靖初大清口淤塞,黃河改于小清口與淮河匯合,而小清口與里運河入淮口相近,清江浦段里運河淤塞的情況更加頻繁嚴重,且船行艱險。萬歷九年(1582),總河凌云翼規(guī)劃另開新運河,以避清江浦過閘之險,并備清江浦段里運河淤塞時通行漕運。議于淮安城南里運河西的窯灣(今清江浦區(qū)鹽河鎮(zhèn)楊廟村)引出新河,自馬家嘴至楊家澗,出武家墩達文華寺,合清江浦通濟閘入淮,定名永濟河,后又稱新運河、新河、運料河、鹽河。永濟河于當(dāng)年奏準興工,至萬歷十年(1583)六月工成。
  永濟河開鑿后,北側(cè)的管家湖南入白馬湖的河道被河堤隔斷,積水難泄,田多淹沒。天啟四年,山陽縣知縣孫肇興趁挑修里運河之便,于永濟河頭稍北的里運河下建伏龍洞。伏龍洞為木洞,深入里運河下,寬、高均為三尺,長三十五丈,洞上甃石,石上加土,洞口隨時啟閉,東端挖渠引水達澗河。伏龍洞修成后,運西積水有了出路,千頃湖面復(fù)為良田。伏龍洞是淮安最早的“水上立交”工程,在今大運河與淮河入海水道的“水上立交”北側(cè)半里之處。
  明清時期的淮安府志和山陽縣志,對“伏龍洞”多有記載。乾隆《淮安府志·卷十九·名宦》記載了山陽縣知縣孫肇興建設(shè)伏龍洞一事!皩O肇興,天啟初知山陽縣。高才邃學(xué),實心愛民,孜孜以剔弊興利是急!\河以西,田皆膏腴。有當(dāng)?shù)酪运胶惰徲罎潞樱詶罴覐R達河口。東西筑堤,積水無所泄,田沉釜底,民苦逋負! 孫肇興巡視之后感慨,對當(dāng)?shù)乩习傩照f:“吾欲乘挑河之隙,穿漕河底,使漕堤以西之水,從澗河?xùn)|泄于海。若輩能以畚鍤助否?”大家聽了他的話之后,全都跪在地上歡呼。此后,肇興捐俸構(gòu)良木,委托已退休在家的鄉(xiāng)宦何世爵指揮。一條高3尺、寬4尺、長35丈,上面蓋著條石的涵洞,在運河河底下面4尺深的地方悄然竣工,名曰“伏龍洞”。這一涵洞“西出西堤以吞、東出東堤以吐,于是河西千頃之濤,復(fù)為良田”?⒐ぶ,孫肇興才“報成事于上官……今楊家廟有地洞口險工一段,即伏龍洞舊處。”
  乾隆《山陽縣志·淮郡故實·環(huán)碧堂》稱,環(huán)碧堂在古水陸院后,萬壽橋東!懊魅f歷間推官曹于汴,嘗于院后集紳士議浚澗河、防倭寇、建志道書院、修節(jié)孝祠堂等事。邑人張儀部世才即所居后樂亭南,建環(huán)碧堂以待之。堂東建奎照閣。其孫民部奕穎重加修葺。時邑令孫肇興亦來此堂議開地洞泄西湖、折時田為京田等事。”文中所稱地洞,即“伏龍洞”。
  現(xiàn)在:“水上立交”融現(xiàn)代工程與古運河文化于一體
  如今,在與古代“伏龍洞”相距僅兩百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古人的水利智慧得到了再一次運用——在淮安區(qū)城南京杭大運河與淮河入海水道交叉處,矗立著一座橫跨淮河的水路通道,這座2003年建成使用的“水上立交”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其結(jié)構(gòu)與作用都和“伏龍洞”相仿,上槽下洞,上面的河流渡槽,下面的河流泄洪。
  “水上立交”與建設(shè)淮河入海水道水利工程息息相關(guān)。由于受廢黃河的影響,運河這一片地勢較高,蘇北灌溉總渠由于要考慮與運河的交會問題,所以出湖河道較高。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后發(fā)現(xiàn)蘇北灌溉總渠泄洪標(biāo)準偏低,而且通過擴建提升行洪能力的難度較大,因此渠北必須增加一條平行開挖的排水渠以解決排澇問題。尤其在1991年淮河特大洪水之后,為減少洪水損失和行洪區(qū)動用,要求洪澤湖加大實際行洪能力,同時為避免與長江、沂沭泗河洪水遭遇的不利情況,在蘇北灌溉總渠基礎(chǔ)上單獨建設(shè)入海水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98年10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開工典禮在淮安市(今淮安區(qū))城東鄉(xiāng)炮劉村隆重舉行。2003年6月28日,在鹽城市濱海樞紐舉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通水儀式。7月4日淮河大水,入海水道開始行洪,至8月7日結(jié)束,共33天,排泄洪水44億立方米。
  淮河入海水道河床位置比大運河低,在非行洪期,水易流入河床而影響運河水位,干擾航運,而在行洪期,奔涌而來的洪水不僅會影響航運,甚至?xí)䦟\河造成破壞。水上立交樞紐工程采用上槽下洞結(jié)構(gòu),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級樞紐,其立交地涵順?biāo)鞣较蜷L108.604米,垂直水流方向長122.4米。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按近期設(shè)計泄洪2270立方米每秒、強迫泄洪2890立方米每秒設(shè)計,上部京杭運河航槽寬80米。工程總投資35268萬元,2000年10月由國家水利部批準興建,2003年建成通水,其規(guī)模為亞洲最大。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水上立交樞紐工程實現(xiàn)入海水道與京杭運河各自獨流,淮河水從大運河底部洞穿而過,80米的渡槽讓運河與淮河水流上下交匯,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既可以滿足運河的正常通行,又可以保障淮河入海水道的暢通。站在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橋頭,極目遠望,河道縱橫,綠地如茵。入海水道大堤像兩條巨臂,護衛(wèi)著水上立交。上部航槽承接京杭運河南北航運,船隊浩蕩,往來如梭;下部15孔巨大涵洞已沒入水中,自西向東溝通了淮河入海水道;進出口段采用新穎的水泥砌塊護坡,整齊美觀,更增添了淮安樞紐工程的風(fēng)采。橋頭堡建筑鋼索纜橋,猶如彩練當(dāng)空,將現(xiàn)代工程與淮安古運河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淮安水利風(fēng)景區(qū)的重要景觀。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