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宗教祠堂 > 閑話千年古剎龍興寺

閑話千年古剎龍興寺

2017/5/8 17:47:50    作者:劉懷玉    閱讀:9339    評論:0

  淮安之龍興寺,在淮安城內(nèi)西北部,靠近新西門。新西門處原沒有門,是拆城后拆出來的。但歷史上確實曾經(jīng)有過一個城門,叫清風(fēng)門,據(jù)說是宋代淮安守臣孫虎臣,在“元兵渡淮時”將它堵了,以后一直沒有再拆開。然而淮安地方志上記載龍興寺的位置時,卻一直說龍興寺在“治西北清風(fēng)門內(nèi)數(shù)十步。”
  龍興寺歷史很久遠,光就這“龍興”二字,一望便知是唐代的寺院。但它的創(chuàng)建并不始于唐,對于它的始建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說建于永嘉二年(266)。此說見《淮陰龍興禪寺志》。該志《歷代鼎革》說:“西晉武帝泰始二年丙戌,敦煌菩薩南游江左譯經(jīng),因至廣陵。其時淮陰人庾希,募里中夏寬者畦地,得四百余畝,在城西清風(fēng)門內(nèi)。希為筑壇起剎,供敦煌菩薩譯《法華》其中。剎成,為懷帝永嘉二年戊辰(308)也!贝苏f是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始建,建成于西晉永嘉二年(308)。從始建到寺成中間竟達42年,可能起始僅是草草,成規(guī)模則用了不少時間。敦煌菩薩即西域僧竺曇摩羅察,《高僧傳》卷1有其傳。然傳中無其來淮安的記載,《龍興禪寺志》所言不知出于何典。
  一說出于淮安地方志的記載,說建于晉大興二年。《正德淮安府志》卷11說:“晉大興二年創(chuàng)建,砌浮屠二座!贝笈d二年已是東晉了,為公元319年,比上說遲11年。以后的天啟、乾隆等府縣志均持此說。
  考永嘉二年時,淮安城區(qū)尚為射陽縣之山陽大鎮(zhèn)。當時山陽已為南北朝時代南北分爭的軍事重鎮(zhèn),有名將重兵鎮(zhèn)守,且已筑有城池,正史屢有記載。那個“庾!,《龍興禪寺志》中說是“淮陰人”,范以煦《淮流一勺》卷上《龍興寺歌》中說,是鎮(zhèn)守淮陰的將軍?肌妒鶉呵铩罚郝『驮辏362),北中郎將庾!韵纶送蜕疥!稌x書》卷73庾亮傳:太和中(366—371),庾!盀楸敝欣蓪⑿靸级荽淌贰!G箧(zhèn)山陽”。在時間上晚了100年,可見此庾希非彼庾希,范先生的說法可能有誤。
  淮安雖然到東晉義熙七年(411)才置山陽郡、山陽縣,但在山陽建縣之前,已成大鎮(zhèn),有駐軍扼守,建寺也是有可能的。從那時候起,至今已有將近1700多年的歷史了。此寺的建造歷史流傳有序:唐太宗文皇帝貞觀三年閏十二月下詔:要各地交兵處修建寺剎。住持谷隱,奉詔繕修。僧伽自碎葉國來,久住楚州法華禪院,中宗景龍二年,被召入朝廷問法。宋太祖建隆元年十二月,詔廣陵等處戰(zhàn)地建剎,以薦陣亡者,住持玉淵,奉詔繕修。元順宗至元四年,蒙哥刺兒賜寺土田,住持大洪又奉詔繕修之。
  寺名各朝亦有所不同:西晉初名正法華院,東晉改名法華禪院。唐武則天下詔以西域和尚分配各地寺廟,僧伽大士自碎葉國來,晏于楚州。景龍二年,詔僧伽自淮入宮,執(zhí)弟子禮,并易寺額為“龍興萬壽禪寺”。宋元因之,明朝開始徑稱龍興禪寺,至清代未變。
  《正德淮安府志》記載明代修建的事較多:“永樂四年,僧宗玉重修。天順五年,僧敬海同游僧中竺鼎建。正德六年毀,惟山門、方丈存焉!薄短靻⒒窗哺尽肪23,陳文燭《重修龍興寺碑》說:永樂、天順年頻修!罢滦廖丛饣穑瑲U一空”。寺僧明來“募化修之,造大殿九間,鑄佛三尊,煥然新矣!薄耙(guī)制弘敞,為祝圣慶賀道場。”
  龍興寺有許多分院。天啟府志卷23引成化府志云:考宋古志載,龍興寺外有十子院:釋迦禪院、兜率院、壽安院、水月院、蔴娘院、青蓮壽安院、毗盧院、清涼院、觀音院、崇福壽安院。一說十子院以“九僧一尼”所住,其中水月禪院即尼庵。明代俱歸并一個總的叢林。此外,還有一些下院。在一些志書上,關(guān)于各個子院、下院的位置、創(chuàng)辦人都有記載,此處從略。
  “祝圣慶賀道場”又稱萬壽宮,是地方官員在皇帝生日或正月初一、冬至,集中一起向皇帝方向行禮,一般多借用寺廟寬大的殿堂。龍興寺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陳文燭《重修龍興寺碑》曾云“凡郡吏拜闕祝圣壽往焉”。乾隆年間漕運總督楊錫紱修葺龍興寺以后還是如此,《淮城信今錄•香火志》說:“每屆慶賀大典及令節(jié)圣壽,各官詣此行禮,故又稱為萬壽宮!焙髞睚埮d寺衰敗,便移到天妃宮和節(jié)孝總祠那兒去了。
  《乾隆淮安府志》卷26《壇廟》說,明崇禎己卯(崇禎十二年,1639),推官袁彭年在寺北筑堤,禁捕魚。到了順治庚子(順治十七年,1660),漕運總督蔡公士英還建大士閣於其上,又臨水構(gòu)亭,設(shè)橋數(shù)十丈以通往來。四圍筑堤,種柳數(shù)百株,為游息地!肚∩疥柨h志》卷18云:(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震,起自西北,地軟如棉。頃復(fù)大震,摧倒城堞、官民屋舍無算。”龍興寺大約在動難逃,肯定倒了不少殿堂,它的衰敗恐怕與此次地震有極大關(guān)系。
  龍興寺衰敗于這個時間,還有一個旁證。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話》卷22云:“以予所聞于前輩父老之言,國初時,龍興寺中屋宇尚有千余間,環(huán)水皆廊。北接放生池、大悲閣,……予于乾隆乙丑(乾隆十年,1745)始歸里門,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移居城西北隅,相距尺咫。每當夕陽在衣,人影落水,徘徊荊棘瓦礫之中,惟見三金身高聳十數(shù)丈,卓立云表。各踞坐一石磴上,頭頂一箬葉斗笠,團遮半面。束麻結(jié)纓,縛于佛項。自肩臂以下,則任風(fēng)吹雨淋矣。石磴下有群豕窟處!边@是他乾隆初十幾歲時見到的即是衰敗景象。吳進(1714—1793)于《山陽志遺》一則跋中云:“憶五十年前,予隨父兄至此,遍為瓦礫。止天王殿院,僧募建,余俱空地。營兵牧馬與習(xí)射而已。后殿銅佛三尊,皆露處,以席包裹。”吳進回憶五十年前,“遍為瓦礫”也應(yīng)當是康熙年間的事了。
  明來募鑄這三尊銅質(zhì)大佛,據(jù)袁宗泗《明來小傳》說有三萬六千余斤重。這么高大的佛像肯定是莊嚴寶相,令人肅然敬仰,并令很多寺廟羨慕忌妒恨。果然,寺一遭難,被揚州人惦記上了。《茶余客話》卷22記載:歲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揚州榷使重修天寧寺,增置殿宇。嫌其佛金身藐小。時龍興寺已成瓦礫,佛皆露處,龍興寺和尚某私自以三千金的價格,將三尊銅像賣給揚州,揚州鹽商已擇日來迎取;窗驳男悴艂冎懒,馬上報告漕帥錫紱。楊漕督大笑,隨即寫了一封信給來人帶給鹽運使普某。信中說:“建廟以妥佛也,今令其舍數(shù)千年之舊居,而寄託于他氏之舍,恐非佛之所樂。且新佛占其上座,將置故佛于何地?買佛之名,既不可居,供佛之誠,亦不可阻,不如將這筆錢捐到淮安來,重修龍興寺,將大佛安置好,也是功莫大焉!逼諞]辦法,裝做“深以為然”的樣子,即日三千金送到淮安來。真是雞未釣成還蝕了一把米。于是吾鄉(xiāng)好義之士,復(fù)益以三千余金,而廟貌重一新。吳進接著說,乾隆三十年間,漕撫楊公勸建殿宇,重修寺外諸庵觀,并建橋榭煙柳,為一時名勝。后十年,甲午大水,橋榭衝決,庵觀漸毀。今此大佛已不存在了,有人說被日本鬼子盜走了。
  龍興寺是千年古寺,有過許多碑刻。主要有:《龍興禪寺重修塔銘》,宋嘉熙四年三月,鎮(zhèn)江副都統(tǒng)制知淮安州事兼主管內(nèi)安撫司公事王珪撰!痘纯埮d禪寺碑記》,元代至正十五年春,翰林學(xué)士歐陽厚功撰。《重修淮安龍興禪寺碑記》,明代成化二年春,禮部尚書翰林院大學(xué)士廬陵陳文撰!吨匦摭埮d寺碑》,明代萬歷元年冬月,淮安知府沔陽陳文燭撰!渡镉洝,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山陽知縣山陰魯錦撰。此外,據(jù)龍興寺碑陰所載,尚有南朝宋元嘉十二年,寺僧法遠刻石,唐貞觀十年,寺僧指南刻石,元至正二年,寺僧松庵刻石,二十二年,寺僧朱德朗刻石。等等,現(xiàn)在都找不到了。也許有的沉埋某個角落里,能被人們在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希望朋友們多關(guān)注點。
  龍興寺還有一些其它遺存,其中有一塊怪石,后來被寶應(yīng)人買了去!栋滋镲L(fēng)雅》卷4有寶應(yīng)鄭之標的一首詩,題為《淮陰石行》。前有一序,序云:庚戌春,余僦淮陰龍興禪院,見一石奇古有致,委道旁豐草間,輒嘆曰:“是何靈物,竟埋沒而不見賞也?”為之欷歔久之。迨秋,友人以青蚨百文質(zhì)山僧,為余載歸山齋。然已缺矣,數(shù)月之內(nèi),完毀頓殊。噫!豈獨石哉,夫人有才而不見知,及知而屢經(jīng)摧挫,亦猶是耳。遂感而有賦。詩略。
  還有一些古磚。王琛《淮郡故實》記載,蔣錫寶任淮安府學(xué)教授時,到龍興寺游玩,得到古磚一塊。磚上刻有佛像,背面有“張齋郎”三字,“有晉人遺意”。據(jù)說當年淮安還有人家有此磚拓本。蔣錫寶吳縣人,他就是羅振玉的好友蔣清翊的父親。他任教授在道光二十九年至咸豐九年。
  龍興寺清代雖然衰敗了,但唐宋時卻是很興旺的,并留下了很多故事。茲舉幾則以享讀者。
  《太平廣記》卷394《雷類•徐智通》云:唐朝有個人叫徐智通,是楚州的醫(yī)生。在一個夏季的夜晚,他借著月光在柳樹成排的河堤上散步,忽然發(fā)現(xiàn)有兩個陌生人站在河的橋上說笑。這倆人沒想到徐智通就站在他們附近的暗影里,于是互相談?wù)撈鸬诙烊绾稳贰R粋說:“什么也比不上去南海赤巖山弄珠子玩有意思呀!”另一個說:“赤巖山主人喜歡喝酒,到那里去的客人個個都要喝得醉醺醺的。我明天下午有事要去西海,去赤巖山恐怕又要因喝醉酒而耽誤事。倒不如就在本郡的龍興寺前,與你比比技藝吧!眴枺骸澳阋硌菔裁窗褢?”答:“寺前有百余棵老槐樹,我發(fā)一聲雷響,把它們劈成細條,它們的長短粗細,都象筷子一樣。你將什么技藝與我相比?”那個答道:“寺前一向是本州郡游戲作樂的場所,每天前來圍觀的群眾,總共不下三萬人。我將發(fā)一聲雷響,將這些人的發(fā)辮全都劈散開來,并讓他們的每一縷頭發(fā)上都有七個結(jié)。”于是二人大笑,約定好后便離去了。徐智通見此,大為驚異,立即去告訴了六七個好朋友。天剛放亮,他們就來到寺前,先在那里等候著。當時天氣晴朗,將近中午時,忽然有兩片象車輪大的云彩出現(xiàn)了,靜靜停留在寺廟的上空。剎那間,就變得天昏地暗,咫尺之遠都不能分辨事物。不一會兒,又發(fā)出兩聲雷鳴,人與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等到天放晴時,只見寺前的槐樹林子,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散落在地上,全部象計數(shù)用的竹簽子,大小粗細,沒有不相象的。而寺前挑擔(dān)做買賣的、演戲賣唱的、圍著看熱鬧的,共計數(shù)萬人,每人的發(fā)辨全部都散開了,每縷頭發(fā)上又打著七個結(jié)。
  蘇東坡在淮安也遇過同樣的事情!渡疥栔具z》4云:宋元祐間,蘇東坡在淮,時方初冬,有漁舟泊于龍興寺東橋側(cè)。更闌夜靜,漁人尚未寢,聞橋上兩人坐談。一曰:“爾明日何往?”一曰:“往羅浮,兩日便回,回作一戲法與爾看!睗O人心甚疑之,兩日后早起往候。時天宇晴霽,至日午,天陡變,雷電交作,煙霧濃靄,晦不見人。時廟前貿(mào)易之人,頭發(fā)蓬起,或男子發(fā)結(jié)婦人發(fā),或老人發(fā)結(jié)孩稚發(fā),百貨狼籍委地。東坡目擊其事,因作《十月六日在楚州記所見》古詩。詩見乾隆府志,比較長,限于篇幅,此略。吳玉搢說,“《舊志》載此詩,而未及詳記此事?滴踔校拗菊卟⒋嗽娙ブ!彼f的舊志不知指的何志,今所見正德、天啟府志均無之。但此詩不是胡謅的,在蘇軾的各種版本著作中都有收錄,題作《十月十六日記所見》!短K詩補注》中此詩之后還附錄有其弟蘇轍的和詩。
  宋代洪邁的《夷堅志》支甲卷第八《山陽癡僧》條,記載了:楚州一個和尚行欽的故事。建炎中,行欽落發(fā)于州之龍興寺。紹興年間兵亂,離開淮安到其他地方去了。時間長度了又回來了,發(fā)現(xiàn)原來的熟人無論是道是俗已十無一存,昧然如癡醉,逢人縱語,莫能曉其意。常負佛像一軸于背,每到市上,買熟肉飽食,留其余滓,取佛出,掛于人家?guī)赃,以滓澆灑到像上。如是累年,畫卷丹粉益鮮明,裱糊裝飾更加牢實和清潔。人們對他的行為感到疑惑,也沒人知道他歇在什么地方。郡中有喪葬事情,他必持冥幣往獻。群僧做法事時他也參預(yù)其中。眾吹螺擊鼓,梵唄喧闐,行欽卻蒙首倚戶,打呼嚕一直到天亮,不說一句話走了。主人挽留他吃飯,勉強吃點。走后,即攜米面油鹽蔬菜放到其家,倉忙而去。辛巳之秋,顏亮將要侵犯,他提前不見了。明年虜退,楚州民眾漸還,行欽也回來了。有人問是什么情況,回答話十分妄誕。天天在馳大街小巷中走動,喊他他也不應(yīng),也未嘗看到他從人乞食,大家都說他為癡僧,也不知所終。
  同書支丁第九有《楚州癡僧后記》云:楚州癡僧行欽者,原說他“不知所終”。浮梁有一個叫計晉道的人說:數(shù)年前,武鋒軍陳訓(xùn)練結(jié)黨謀叛,日與眾聚首閱武亭下,楚州人都不知其陰謀!鞍V僧”一見之,忿怒切齒,伺陳訓(xùn)練一個人獨處時,拔其腰間劍殺之,而持劍出市,呼曰:“我今日殺了大賊!苯稚系墓倮魧⑺プ。椭凉俑畬徲,不答一詞,唯鼻息如雷而已。獄卒拿他沒辦法,緊閉之空室,不給他飯吃。過了幾天放出來,揚揚自如?な孛惚,買蒸餬給他吃,吃了三百枚還不飽。市人聽說者,爭著拿面食給他,他都吃得一點不剩。在獄中關(guān)了將近一個月,軍中發(fā)生嘩變,追查元兇就是陳訓(xùn)練?な貙⑿袣J放了,并表示慰謝,他也不說一句話。在街上走過時,觀者如織。忽然倒在地上,走近一看,已經(jīng)死了。
  明代湖北人王兆云有一本《湖海搜奇》,其卷上有一篇叫《龍興寺火兆》。書中云:“淮陰龍興寺素雄麗。正德六年,湖水溢,民避居于寺中。半月許,污穢殊甚。僧雖苦之而不能禁。月余,一青巾白袍者至,年可三十余。周行廊殿,入室,僧不為禮;坐定,亦不奉茶。乃問曰:‘此地有饑民住否?’曰:‘有之。’‘禪堂有諸?’曰:‘惟禪堂無有!旄嫒ィ嗖凰。其夕居民皆見,群僧荷擔(dān)自寺中出,皆向西而行。以為寺中安得有僧如許,且形狀怪異可疑。入寺問之,皆云不知。明日,雷雨大作,火自后殿起,至山門,俱成煨燼,惟禪堂巍然如魯靈光。乃知昨青巾者為火部神將,而群則羅漢云。”正德年間龍興寺遭遇火災(zāi),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洱埮d禪寺志》記載:“正德六年毀,惟山門在,僧舍僅存十之二三,諸僧人結(jié)茅而棲!
  《西游記》第十六回,孫悟空在觀音院賣弄寶貝袈裟,觀音院的老和尚金池長老見了以后,便想謀奪唐僧的這個寶貝,居然起了謀財害命之心,放火燒唐僧住的房子。孫悟空機靈,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他到天上向廣目天王借了“避火罩兒”罩住唐僧、白馬、行李,護著放袈裟的方丈。以后他不去救火,反而放風(fēng),把一個觀音禪院幾乎燒光了。觀音院的火是人放的,龍興寺的火是火神弄的,火的起因不相同,但結(jié)果卻非常相似:由于神力的護佑,方丈、禪堂能在一片火海中獨存。正德六年,吳承恩出生不久,正是童年時代,很容易聽到這些神話傳說。麻城人王兆云《湖海搜奇》中的這則故事,肯定是淮安人傳出去的,而后被他搜集到的。吳承恩當然比王兆云更有條件搜集到這個故事,并把它寫到《西游記》里去。很難說吳承恩描述觀音院的火災(zāi),沒有受這個故事的啟發(fā)。
  龍興寺的話題比較多,如文通塔、郭家池等,本文僅就寺本身事言之,余則擬另題再為探討。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